家教重在德,做人贵为和,望子成龙女成凤,品德教育不能松!育美德千秋伟业,传家风永世流芳。家德,从字面来理解是家庭对美德的一种传承。而其真正的内涵不仅仅局限在家庭这个小的范围之内。小家是家,大家是国。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家德蕴含的美德是及其丰富和深刻的。先贤的圣典中饱含了为家为国的美好品德,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仁:修身立德助伟业/家风家教系列》立足于从修身立德开始,认识道德的本质,再从仁爱、无私、忠勇、勤劳、节俭、团结一心以及现在社会所缺失的职业道德等方面逐步展开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回溯历史长河中圣典先贤们对道德品质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借鉴他们对德育的观点。故事中蕴藏的哲理直接指向人的内心,唤起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思想精髓真正的内化到每位读者的心里。是一本道德传承的书,更是一本树立道德榜样的书。
家德,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家庭对美德的一种传承,而其真正的内涵不仅仅局限在家庭这个小的范围之内,因为小家是家,大家是国,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家德蕴含的美德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先贤的圣典中包含了为家为国的美好品德,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美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德”在先秦时,含义也甚广,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德”。“德”是指一物之所以生的原理,或者说是指万物的本性和生成状态。如管子说:“德者道之舍,物得而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还有伦理学意义上的“德”。“德”是指人们坚持一定的行为原则所形成的高尚品质所达到的至高境界。“德”是人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如宋朝的朱熹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就是说,修道有所得。心中得道,行为合乎一定规则,就是有“德”。
一般来说,人们先从道德认识开始,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运用这种认识对事物进行善恶评价,引起感情上的爱憎,即产生道德情感;继之在道德实践中形成或强或弱的道德意志,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和障碍,坚持履行道德义务;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构成一定的道德信念,这是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道德行为反复多次,日积月累,便逐渐成为一种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动,这就是道德习惯。以上所说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是构成人们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但只有道德习惯形成之后,道德品质才算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本书从修身立德开始,认识道德的本质,再从仁爱、无私、忠勇、勤劳、节俭、团结一心以及现在社会所缺失的职业道德等方面逐步展开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回溯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对道德品质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借鉴他们对德育的观点及其影响,通过对圣贤原典的品读,展开透彻的说理分析,后通过经典的古代故事,将原典的思想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故事中蕴藏的哲理直指人心,唤起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思想精髓真正地内化到每位读者的心里。这是一本道德传承的书,更是一本树立道德榜样的书。
第一章 立德修身:德行完美立于世
中庸之道行懿德
品行有信以立德
品德是才能之主
富贵名誉德中求
施德无关贫与富
做人必要德为先
怀才不显以蕴德
怀德者得以获德
有才无德非仁善
第二章 仁爱善德:立天之道大仁爱
百善以孝为首德
君王仁爱恤万民
心存仁爱万事成
不念旧恶念仁德
莫以善小而不为
滴水之恩涌泉报
仁义之心不可无
做人莫看眼前利
遵礼守节显仁德
第三章 无私公德:光明磊落铸公德
真诚待人求无私
德高无私不仗势
公正廉洁抒正气
克己奉公守正身
公平待人以立世
心中有公不饱私
罚不避亲扬正义
自私自利要摒弃
第四章 忠勇厚德:果敢行事传美德
尚勇是真正勇敢
大胆前行的勇气
勇于改过是担当
挺身而出的勇为
视死如归的忠节
矢志不渝的忠贞
童叟无欺示忠诚
忠肝义胆显忠心
逆耳劝诫是忠
第五章 职业操守:爱岗敬业成大事
德为事业的基石
管理者以德服人
上下要度量容人
下属无怨在公平
下属忠心不表功
职场最看重诚信
获得功名知谦让
扬长避短善用人
爱岗敬业最可贵
第六章 勤劳美德:民生在勤则不匮
一生做个勤奋人
勤奋是成功关键
一分耕耘一分得
富贵须在勤中求
一生之计在于勤
生于忧患死于安
勤政为民是根基
勤能补拙亦成才
勤于财政以养民
吃苦耐劳以养德
任劳任怨以树德
热爱劳动最光荣
第七章 节俭品德:节俭养德大修养
勤俭节约是大德
崇尚节俭人人爱
开源节流富国民
珍惜粮食爱成果
奢侈浪费不可取
控制心中的欲望
节制欲望戒虚荣
俭而不吝是美德
第八章 团结同德:仁爱礼用和为贵
世间万物相依存
和衷少妒是谦德
团结是治国之本
众人拾柴火焰高
顾全大局识大体
天时地利与人和
领导要团结人心
唇亡齿寒相守护
家和才能万事兴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