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为依托,《北外法学》是一个向国内外法学专家、学者开放的、涵盖法学所有专业的综合性并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学术平台。 集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方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理论研究,也重视应用研究,着眼解决我国新时代遇到的法律新问题。
栏目设置: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
创刊词
《北外法学》创刊了,总得写几句话,说明一下前因后果,这既是形式,也不完全是形式,的确有几句话要说,说说我们办这件事情的目的、愿望、遵循等。
关于创办《北外法学》的目的,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讲。宏观层面有二:一是丰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二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也许你会问,一个小小集刊,能有这么大作用吗?你要这么问,可能还真没有这么大,但中国古人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训,因此我们这个小小集刊也愿意成为无数小流跬步之一。微观层面有三:一是为北外法学院师生及国内外法学家们提供一个研究平台;二是为北外法学院与国内外法学家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三是,毫不隐瞒,我们希望扩大北外法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扩大北外法学院的影响力,让大家知道中国有个北外,北外有个法学院,这个法学院挺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关于传承中华法治文化传统与中外法律文化的互鉴,习近平也指出,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米良,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云南大学学报》副主编、《亚非研究》执行主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项。
刑事法律研究
中国《刑事诉讼法》对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刘玫
儿童刑事辨认错误的原因及应对/彭海青 赵雨惠
制度变体视角下的退回补充调查制度/初殿清 王晋彦
刑事审前检察监督论要/田力男 杨振媛
宪法与行政法研究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及其立法保障研究/刘小妹
监察法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初探/卢希起
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纳瑛
论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美国法角度的考察/郑曦
国际法与国别法研究
非洲国家PPP法律制度评述及启示/傅宏宇
亚投行豁免权研究/顾宾
总的正义原则之辩:论战后审判的基础和机能/徐持
印度尼西亚《反恐法修订案》:变化、争议与特点/孙云霄
民商事法律研究
沙箱监管制度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闫晗
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俞亮 郭思雨
从案卷的视角对法院运行的逻辑分析/薛鸿
著作权公益诉求机制研究/孙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