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以四言为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易识读记忆。《百家姓》中的姓氏编排,更多地注意了流传和识记的效果问题,很难严格照顾到姓氏实际的人口数量及其发展情况。本书按姓氏,详细介绍了各个姓氏的历史来源、发源地、人口分布及发展变迁情况,分姓氏梳理其流变,还介绍了各姓氏的古今名人及他们的成就。
内含504个姓氏,内容丰富有趣,涉及面广,详细介绍了各个姓氏的历史来源、发源地、人口分布及发展变迁情况及各姓氏的古今名人及他们的成就;双色印制,附有插图,美观清晰,可读性强。
序言《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一起被称为三百千,同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幼童启蒙教材,其中尤其以《百家姓》流行最长,流传最广。据学者考证,《百家姓》大约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了,在宋初的时候,钱塘(约今天的杭州)儒者加以收集整理,编订成册。初始时期的《百家姓》,收411姓。元朝的印本,收438姓,其中单姓408,复姓30。到清代的时候,又出现了《增广百家姓》,收504姓,单姓444,复姓60。本书即以《增广百家姓》为据。《百家姓》以四言为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易识读记忆。《百家姓》中的姓氏编排,更多地注意了流传和识记的效果问题,很难严格照顾到姓氏实际的人口数量及其发展情况。其中的编排逻辑,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百家姓》的起首句赵钱孙李,据推测,是因为赵指赵宋,是以国君的姓氏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是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姓。本书在编排上首先按照《增广百家姓》的排序,但人口数量较少的姓我们在编排上把它们放在了后面,以反映姓氏使用的现状。中国的姓氏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着中华族群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秉性。据统计,在历史文献中,我国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实际生活中,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数目。姓氏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初始大概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早期的姓氏多带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姓,这个时期的姓氏主要是明血缘别婚姻,是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姓氏。父系氏族时期,姓氏的作用在于别贵贱,主要是用来显示宗法身份的。早期的姓氏基本集中于上层人士,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封国、封地、官职、名号等为姓氏,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分化,以职业、技术、居所等为姓氏的情况开始普遍起来,再以后,赐姓、改姓等等,均不断丰富发展着传统姓氏的内容。姓氏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经历,它的来源记忆着我们祖先的初始脚步,它的迁移诉说着我们祖先辗转生存奋斗的历程,其中的历史名人昭示着我们祖先的文明与智慧,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华夏民族的融合、壮大,生生不息。
张朝富,男,黑龙江密山人,1973年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与文学。出版过专著一部《汉末魏晋文学变化与文人群落变迁》,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