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蓝夹缬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介绍了夹缬,源于秦汉,兴盛于唐,是用两块花纹对称的夹板夹住对称的织物,利用阳纹处夹压防染的一种传统印花染色工艺。温州蓝夹缬以民间土纺棉布为主要面料,以靛青为主流染料,图案内容丰富而具有时代特征,选用题材广泛,构图简洁生动,物吉图祥,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情。传统蓝夹缬曾被认为早已湮灭,实际上却得以在温州活态保存至今,引起了广泛关注。
要了解一方水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一方水土的内涵和特色,就要去了解、体验和感受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如翻开这方水土的历史长卷,步入这方水土的文化长廊,领略这方水土厚重的文化积淀,感受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绵延成千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浙江人民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斑斓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入选项目共计217项。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追求,体现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文化创造,堪称浙江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每一项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有着典型性、代表性:
德清防风传说、临安钱王传说、杭州苏东坡传说、绍兴王羲之传说等民间文学,演绎了中华民族对于人世间真善美的理想和追求,流传广远,动人心魄,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泰顺畲族民歌、象山渔民号子、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等传统音乐,永康鼓词、象山唱新闻、杭州市苏州弹词、平阳县温州鼓词等曲艺,乡情乡音,经久难衰,散发着浓郁的故土芬芳。
泰顺碇步龙、开化香火草龙、玉环坎门花龙、瑞安藤牌舞等传统舞蹈,五常十八般武艺、缙云迎罗汉、嘉兴南湖掼牛、桐乡高杆船技等传统体育与杂技,欢腾喧闹,风貌独特,焕发着民间文化的活力和光彩。
永康醒感戏、淳安三角戏、泰顺提线木偶戏等传统戏剧,见证了浙江传统戏剧源远流长,推陈出新,缤纷优美,摇曳多姿。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嘉兴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湖州南浔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嘉兴灶头画、宁波金银彩绣、宁波泥金彩漆等传统美术,传承有序,技艺精湛,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
杭州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富阳张氏骨伤疗法、台州章氏骨伤疗法等传统医药,悬壶济世,利泽生民。
缙云轩辕祭典、衢州南孔祭典、遂昌班春劝农、永康方岩庙会、蒋村龙舟胜会、江南网船会等民俗,彰显民族精神,延续华夏之魂。
我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获得“四连冠”。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夹缬探源
【壹】夹缬的名称与释义
【贰】夹缬的产生与发展
【叁】夹缬工艺仅存于浙南之谜
二、蓝夹缬的染料
【壹】夹缬染料的变迁
【贰】蓝草及其种植
【叁】靛青的炼制方法
三、温州蓝夹缬的印染工具和印染流程
【壹】温州蓝夹缬的印花板
【贰】染台与染坊布局
【叁】蓝夹缬的印染方法和原理
【肆】印染流程
四、温州蓝夹缬的图案
【壹】图案类别
【贰】图案结构
【叁】图案的艺术特征
五、温州蓝夹缬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壹】存续状况
【贰】保护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