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课题、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三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严格筛选了国内数十位知名作者相关方面的代表性、独创性研究文章,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之一。
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文丛,按照相同主题不同观点、不同主题相互激荡的对话原则,精心挑选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老、中、青三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专家、团队的代表性作品,不仅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中国纪念,而且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同时是学术梳理、理论创新、科学实践的重要参考。
总序:坚守和引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学术传统,深入地反思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题,选编了代表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的三本论文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之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之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课题》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之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一、坚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传统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创建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哲学理论创新,形成了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色与优势:一是形成了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体系改革、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学术思想史与政治哲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标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二是注重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前沿性问题,注重汲取国内外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注重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以理论的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进行学风建设,形成了倡导和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风和文风,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倡并营造既坚持原则又致力创新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引导并扶持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新人和学术成果,坚守并引领了我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一是探索和阐释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恩格斯在《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哲学观念的变革,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时代内涵,展示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哲学理念变革的意义上,我们深入地探讨和重新地阐释了包括哲学观、世界观、本体观、实践观、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哲学基本观念,赋予这些哲学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我们作出了从两极到中介、从体系到问题、从层级到顺序等总体性概括与阐释,把哲学理解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致力于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二是重新理解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清海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系统地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以高先生所提出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为理论硬核和解释原则,不断深入地和具体地探索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新世界观,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一系列著作。为了发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与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等合作撰写出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总结和概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提出和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思考和展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与走向,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三是拓展和深化辩证法研究。我们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我们指导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还专门研究了辩证法的思维程序、辩证法的确定性、 辩证法的否定性、直觉辩证法以及阿多诺、科西克、齐泽克、奥尔曼的辩证法等课题。以辩证法为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辩证法与实践理性》、《直觉与逻辑》等学术专著,拓宽了辩证法研究的理论视野,深化了辩证法研究的理论内涵,推进了当代中国的辩证法研究。四是坚守和推进学术思想史研究。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与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恩格斯说,所谓的辩证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马克思与近代哲学、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资本论》、马克思与当代政治哲学以及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具体的、深入的研究,出版了《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追寻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德里达发生现象学》和《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等著作,从思想史上推进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五是拓展和深化政治哲学研究。近年来,我们出版了《何谓正义》和《正义与善:社群主义研究》等主要学术专著,翻译了《正义新论》、《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以及《同意的道德》等政治哲学的经典原著。在社会正义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对平等理论作出系统化的研究,建构性地提出了当前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对应得理论作出领先性的研究,对自然权利、需要正义、优先主义以及中立性等作出专业性研究。这些研究拓宽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奠定了吉林大学政治哲学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二、反省我们时代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如何推进我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是我们最为关切的问题。围绕我们时代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和我们时代的哲学课题等方面,比较深入地反省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向。一是对我们时代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解。坚守和引领当代中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何谓哲学基础理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处于哲学史研究、应用哲学研究、现实问题研究与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这四者的相对关系之中。从与这四者的比较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的论的性质,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非应用或非实用的性质,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总体性、原理性等性质。从上述关系出发,可以描述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诸多特征,但仅停留于此,哲学基础理论仍然难以获得清晰、坚实的规定。坚守和引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把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置于哲学发展的历史和当代哲学的语境之中。在哲学史上,长期以来构成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核心的是形而上学,尤其是形而上学中的存在论问题。但是,在现当代哲学中,再也难以找到和建立像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那样拥有特殊地位和话语霸权的哲学基础理论了,哲学基础理论之基础,已不可能作为以一驭万的哲学元话语而存在。在后基础语境中,所谓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这里的基础,首先是指对于每一个哲学研究和思考者而言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既是一种充分发挥研究者理论个性和思想创造性的、以我为基点的研究活动,又是一种在开放状态中由不同研究者共同参与和推动的公共性事业。其二,在当代哲学语境中,哲学研究者和思想者放弃对永恒在场的统一性原理与普遍性真理的奢望,自觉地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领悟和反思,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形而上学的现实运作与形而上学的意识形式的双重批判,并以此捍卫人的生命的具体性与丰富性。其三,历史性的实践智慧。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破除具体历史条件下抽象力量对人的统治,从而推动人与社会生活不断深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放,构成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旨趣。二是对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的理解。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的变革。在人类文明史上,把历史变为世界历史的现代性,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现当代中国哲学吸纳了以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思想体系的时代乃至分析的时代的西方哲学,不断深入地反省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哲学界在对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反思中,凸显了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鲜明地赋予哲学理念以时代性内涵。诉诸人类文明史,马克思曾把人的历史形态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并相应地把哲学的历史概括为古代哲学的确立神圣形象、近代哲学的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和现代哲学的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这表明,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不仅已经从狂妄的理性变为谦虚的理性、从无限的理性变为有限的理性,而且已经明确地把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时代的根本性的哲学理念。三是对我们时代的哲学课题的理解。恩格斯曾经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人的存在方式是历史性变革的,人对世界的现实关系是历史性变革的,人的世界图景是历史性变革的,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历史性变革的,因此,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是历史性变革的。这就要求哲学必须以历史的解释原则提出和回答自己时代的哲学课题:以当代的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与世界的当代关系是怎样的?以当代科学技术为中介的当代人类的世界图景是怎样的?以当代文明为内容的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是怎样的?以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为根基的当代人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理论形态即哲学是怎样的?这是我们时代的基础性的哲学课题,也是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的真实内容。三、以大气、正气和勇气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是大气、正气和勇气。所谓大气,就是立乎其大者,有高尚的品格和品位,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有高明的思想和见地;所谓正气,就是真诚地求索,有抑制不住的渴望,有直面事情本身的态度;所谓勇气,就是异常地思考,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想。这种大气、正气和勇气,就是作为学者的为人、为学的境界。大气,首先是志存高远,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博大的人文情怀,有敏锐的问题意识。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去捕捉和发现时代性的重大问题,并以理论的方式直面现实,这是思想者的最为根本的大气。大气又是先立乎其大者。海德格尔说,伟大事物的开端总是伟大的。对于做学问来说,开端的伟大,就是在基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上形成自己的基本理念和解释原则。它是照亮自己所研究的全部问题的普照光。一个搞哲学的人,没有对哲学本身的深切的追问,没有关于哲学的真切的体悟,是难以达到哲学境界的。例如,把哲学分解为若干二级学科进行专门研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超越各个二级学科的哲学理念,却往往导致并不是在哲学的意义上提出和论证问题,乃至出现哲学常识化或哲学科学化的思潮。再如,把哲学研究具体化为对哲学家、哲学论著、哲学派别、哲学思潮的研究是重要的,然而,没有研究者自己对哲学本身的总体性理解,没有研究者自己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把握,既难以真切地理解研究对象的思想,更难以真实地提出超越研究对象的思想。研究者的学养、悟性和境界,深层地决定做学问的水平。正气,就是真诚地求索。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有多少文献积累,自己有多少思想积累,自己有多少独立见解,自己是最清楚的。讲课时,什么时候理直气壮,什么时候惴惴不安;写稿时,什么地方酣畅淋漓,什么地方捉襟见肘;这些,有谁会比自己体会更深呢?鲁迅说,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有限。这道出了人生成败的真谛,特别是当官、经商和做学问的真谛。捣鬼有术,或可爬得高一些、赚得多一些、吹得响一些,但终究是爬不高或摔得重,赚不多或赔得惨,吹不响或得骂名,总之是有效但有限。学问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做学问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这就是做学问的正气。勇气,就是异常地思,辩证地思,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对于哲学来说,它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它要冲击而不是强化思维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它要推进而不是遏制人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因此,做哲学就是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质疑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审讯评价真善美的标准,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这种异常之思,植根于长期的苦读和笨想,体现在切实的有理和讲理,因而实现为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思想。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类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有价值的思想。编辑出版这套文集之际,我们向已故的高清海教授、邹化政教授、舒炜光教授表示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他们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奠基人,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传统的开创者。作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传统的后继者,我们将继续坚守和引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让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让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以哲学的普照光引导新的时代精神,构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是哲学的使命和责任,也就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孙正聿 2018年5月10日于吉林大学
孙正聿,194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出版专业著作十几部,发表大量有价值有影响的专业论文。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之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
1.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高清海)
2.哲学即人学论纲通向唯物主义的科学道路(邹化政)
3.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高清海)
4.哲学大全的导论──哲学现象学(邹化政)
5. 哲学不是什么?一种哲学观(刘福森)
6. 哲学观:我们该如何对待哲学(刘福森1)
7.哲学就是哲学史命题的是与非(刘福森)
8.生活世界转向与现代哲学革命(杨魁森2007)
9.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孙正聿,中国社会科学,2016)
10.思想的前提批判与哲学的活动方式(孙正聿,哲学分析,2016)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孙正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12.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孙正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13.哲学的合法性论纲(孙利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
14.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孙利天 张岩磊,社会科学战线,2012)
15.作为思想的形而上学(孙利天,学习与探索,2003)
16.哲学怎样才是合理的(张连良,长白学刊,1996)
17.政治美学的哲学观(张盾 邢国凯,求是学刊,2017)
18.界限分析与批判:当代哲学重要的工作方式(贺来,江苏社会科学,2010)
19.略论哲学观与哲学的内在循环关系(贺来,求是学刊,2002)
20.后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合理存在方式(贺来,社会科学战线,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