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糅不进一粒沙的
我以小说名世,初入文坛,是因两篇小说《油麻菜籽》和《不归路》分别得了时报和联合报文学奖。可是,二十几年下来,我出版了三十本散文创作,不仅数量与小说相当,而且被传诵或转载的概率也不下于小说。我不能说散文是我的最爱,但它的确展现出一个小说家风采特异的散文风格。
我的散文固然是有感而发,却往往因题材不同而会有严密紧致或委婉曲折的风貌出现。我喜欢捕捉人生中不特定因素下所发生的种种小小的碰撞、萍聚、擦肩而过、意外、惋惜、
遗憾、迷惑等等,即使是短短的数百字,往往蕴藏着曲折的情事,散发淡淡的哀愁。直到渐入中年之后,读了一些佛经,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努力捕捉与描述的,就是人生的无常感一刹那的欢庆、一刹那的意爱、一刹那的拥有、一刹那的痴迷、一刹那的跌进与走出……就是因为这些不会永远存在、不可能长久的一切,让人生跌宕出那么样扑朔迷离又风情万种的样貌!
我写过以邂逅为主轴的数十篇散文,用一篇篇千字文,勾勒出在我的半生中偶然相遇而碰撞出精彩火花的人物,那些人,称朋友稍嫌缘悭,但在极短暂或一两次的邂逅下,匆
匆分手;忽而又在十数年乃至二十几年后,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逢,也许我们的人生还是没有交集,但看到他一路迤逦而来的脚步,你忽然对生命的某些事心领神会、百感交集或苍茫跺脚、惨然不知所措!
我也曾在伦敦街头,向小贩买过烤栗子和紫红色名唤维多利亚的水果,熟悉的与陌生的,同样撩起漂泊游子无端浓浓的乡愁!我想到四季的递嬗、人生的转折,异国他乡和自己的家国,以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因而写下《九月黄》这篇散文,表面上说的是在九月成熟变黄的肯特芒果,骨子里却是千回百转、蚀人肝肠的愁绪啊。
三十本散文,每一本都有特定的主题,我喜欢言之有物的文章;可是,我认为散文的文字比小说更得要精心计较、更不能掺水、鱼目混珠,或不小心在满筐珍珠中糅进一粒沙子。文章短、字数少,一有疏漏便易露出破绽和败笔,因此便得小心经营。除此之外,散文的文字,其实正代表作家的风格。遣词用字、抑扬顿挫、节奏韵律、层次深度,每一位作者自有他的风采。如果显不出自己的风格,韵味平平,这样的文章不能称好。
写作其实和所有艺术一样,多少都需要一点儿天赋,譬如对文字和事物的敏感度、宛如雷达般敏锐观察与善于倾听、柔软的心、捕捉重点的能力等等都算。但是,自我养成也非常重要,必须努力的范围可就广了!多读书、多写、多看、多想,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与广度,把它们当阳光、空气与水一样的尽量摄取,有一天,你终将感觉到自己作品的分量。
廖辉英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获《联合报》《中国时报》小说奖,吴三连文学奖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多部作品被改拍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为传统女性发声的小说家,作品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书写两性情怀,最能抚平现代人的伤口;观察两性关系,观点清晰中肯,理中有情,是深获各界信赖的廖老师,也是电视两性节目最受欢迎的嘉宾。
著有小说《今夜微雨》《盲点》《油麻菜籽》《女人香》《焰火情挑》《相逢一笑宫前町》《不归路》等,散文集《先说爱的人,怎么可以先放手》《爱,不是单行道》《原谅,为什么这么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