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是宋以前流传至今最古的地方志。从前的目录书,或者把它列为霸史,或者把它列为伪史,也有归入别名或杂史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列入地方志。根据它叙述古代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历史地理情况来看,作为地方志比较合理。《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包括巴、汉中、蜀、南中、公孙述刘二牧、刘先主、刘后主、大同、李特雄期寿势各志、先贤仕女总赞、后贤志,卷末为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录。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
重刊华阳国志叙
第一卷 巴志
第二卷 漠中志
第三卷 蜀志
第四卷 南中志
第五卷 公孙述刘二牧志
第六卷 刘先主志
第七卷 刘后主志
第八卷 大同志
第九卷 李特雄寿势志
第十卷 先贤士女总讚
第十一卷 后贤志
第十二卷 序志并(梁益)[益梁]宁三州先汉以來士女名目录
校点后记
华阳国志卷三
蜀 志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兴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紂,蜀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則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下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其寶則有壁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繡、厨、釐、犀、象,氈、(吒)[既]、丹黄、空青、桑、漆、麻紆之饒,滇、獠、寶、莢,僮僕六百之富。
其卦值坤,故多班綵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吴,故好辛香。星应于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詩》,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詠,故有夏声也。其山林泽漁,园有果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