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文风云录:那些年我们曾有过的作文才华》:
装在套子里的作文
高考那么重要,竞争又如此激烈,投机取巧的行为便不可避免。曾经有句话很流行:黑猫白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对事关人生转折的高考,不管用什么方法,拿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才是考生的当务之急。作为高考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占据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可以说是师生备考路上绕不过的一座堡垒。然而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对那种功底浅、底子薄又不得不面对的考生来说,若有所谓的考场速成“法宝”,必然会趋之若鹜。
临时抱佛脚,狂背几个经典文段,到考场临时套用组装,便成了最受部分考生欢迎的实用“技巧”。
于是,高考作文里便充斥着一些无关痛痒的题记、排比、引用和呼应点题,也多了一些“三无产品”,即:无米之炊——生拼硬凑、千篇一律;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移花接木;无病呻吟——虚情假意、言不由衷。
为得个好分数,有人甚至传授绝招:只要脑袋灵活善变,学上一句也可以“通吃”。比如,某文章里有一句很有韵味的话“屈原向我们走来……”学好了就能拿来套写,并且可以对付任何高考作文题。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可以这样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高考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可以这样写:“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汨罗汪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高考题是<人与路》,这就更好办了,“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高考题为《怀想天空》,我们又可以这样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如此万能技法,如此这般的文字游戏,读来真让人哭笑不得。估计我们最伟大的诗人,也万万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自己在考场竟会成了这般红人。
一道可以自由挥洒、抒写个性的作文题,这样一套,瞬间由主观题变身成“填空题”,什么思想见解,什么真情实感,什么个性表达,都通通见鬼去了。但是不可否认,鉴于高考阅卷的弊端,一定有考生靠这种手段蒙混过关,拿到了想要的分数。
这种套作之风的日渐滋长,不可能不引起阅卷中心的警觉。
2009年高考,广东阅卷专家组就打捞出了一篇作文《本真常识》,作为“套作”样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