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权力之路》是美国首位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从政之路最精彩部分的记录,看一个落选黑人议员从用最短的时间问鼎白宫,征服美国。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权力之路全披露 一个落选议员,如何只用了8年就站在政治舞台的顶峰? 一个黑人总统,怎样运用他语言和智慧的魅力征服美国?
玛丽·F ·贝里,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社会思想学教授。玛丽著述颇丰,出版过九部作品并获得过三十多个荣誉学位。她是美国民权委员会主席。
J·戈特海默尔,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比尔·克林顿的特别助手,总统演讲撰稿人,曾为约翰·克里、韦斯利·克拉克将军、希拉里·克林顿和其他民主党高管撰写演讲稿。
当谈到政治时,美国人很少会意见一致,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如此,有一件事却无可争议: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演说确实非常精彩。
即使是那些与奥巴马持不同政见的人,也能回忆起第一次听到奥巴马演讲时的情形,作为一个候选人,他的演讲让一批拥趸者振奋不已。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第一次听到奥巴马的演讲是在2004年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时发出了希望和团结的号召。对于其他一些人而言,听到奥巴马的演讲是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夜上,他发出了“是的,我们能行”的呼声,该口号源自凯萨·查维斯1972年的“Sí, se puede” 运动,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箴言。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像奥巴马这样有效地利用舞台。
你可能会对奥巴马总统及其在白宫的辞令持有异议。你可能不同意他的政见,或者你相信他像其他一些人一样过度利用了总统讲坛——或者他的行为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你可能相信,他标志性的变革和政治统一的承诺让位给了传统的停滞和政党偏见。
我们会将之留给历史和另一位作者来评价奥巴马的总统生涯,因为有一件事情非常明确:管理规则与竞选活动相差甚远。
总统的议事日程和竞选候选人有所不同。候选人必须说服公众给自己投票,并获得新闻界的青睐;候选人的任务不是说服议会或特殊利益集团通过立法。他们是在一个集会上面对尖叫的支持者,点燃听众的激情,而不是在椭圆形办公室就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发表清醒的讲话。
总统则不同,总统必须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一个单词就可能影响金融市场和外交事务。他们必须不分昼夜地推动自己的预算政策,哪怕那非常枯燥,哪怕公众也觉得百无聊赖。诚如彼得·贝克在《纽约时报》中所写的那样:“作为总统的演说与竞选活动中的演说不同,前者会面对更多尖锐的挑战。听众不同,期望目标不同,平台也不同……并且推动政策需要更多的解释而非灵感。”
本书讲述的是一段已经载入政治史册的时期:奥巴马从州议员到美国总统的腾飞之旅和雄辩之辞。书中采用了十八篇奥巴马最重要的政治演说,来讲述他那引人注目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对讲坛史无前例的利用,并因此赢得大多数美国公众的青睐。你将看到,这不只是关于语言本身的讲述,还包括这些语言背后的故事——为什么选择这些语言,怎样塑造语言,以及这些语言对竞选产生的影响。
这些叙述借鉴了许多资料来源,其中包括:来自奥巴马演讲撰稿人的第一手资料,曾报导过总统竞选活动的记者和其他人士的分析,以及我们自己在总统政治、政策制定和演讲撰稿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你将遇到帮助奥巴马起草并传达其所体现的“变革”讯息的五位演讲撰稿人,并从幕后的视角了解他们快节奏的世界,暴饮红牛饮料通宵达旦撰写讲稿的经历。在本书中你会清晰地了解到,巴拉克·奥巴马及其撰稿人明白,他的语言对其竞选以及其最终获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07年2月,巴拉克·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演讲时说道:“一位身材高大、体形削瘦、自学成才的斯普林菲尔德律师的一生告诉我们:未来可以有所不同。他告诉我们话语的力量。”奥巴马将亚伯拉罕·林肯视为自己的政治榜样。林肯曾是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和出庭律师,他曾在这里宣布想要步入美国最高办公室的雄心壮志。而奥巴马说这些话的时候所站的地方,与林肯当时的位置只有几步之遥。
“话语的力量”不是对林肯演说的直接引用。林肯了解语言的重要性,而奥巴马对林肯的说法进行了释义,他对用来与国人进行交流的语言非常考究。
和林肯处于同时代的人鲜有像林肯那样了解话语的力量——他知道雄辩言辞是他所拥有的最有说服力的工具之一。他的演讲并不冗长:他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质量,而不是数量。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且目标明确,历史对他的遣词用字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