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让情感得以滋润,心灵得以抚慰,生命得以超越。
★高级教师、《语文周报校园写作版》特约主编刘占龙精选作品集。
★冰心文学奖获得者伍剑、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联袂推荐。
- 推荐序
点亮心灯 -
伍剑
人生的道路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你能回顾过去,却永远无法预测到未来。有时前方看似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可等你走近却陡然会出现令人眩晕的万丈深渊,四周也顿时变得黑暗起来;这时你会惊恐,会彷徨,甚至会退却,好像一下失去了所有。如果突然在前面出现一丝,哪怕是萤火虫似的灯火,你的心一定会静下来。
刘占龙老师的这本散文集《寻光而去》就是那萤火虫似的灯火。
我和刘占龙老师认识很久,知道他是一名教师,而且是很有成就的教师,也参与一些报纸杂志的编辑工作。但读刘占龙的文章不多,而真正读到刘占龙的文章是在我主编《琴台》丛书的时候。刘占龙给我投来一篇《旅豫留痕》的小说,读完文章不仅感到文辞优美,情深义重,更主要的是文章中充满了盈盈的正能量,于是留用出版。
这次读刘占龙的散文集《寻光而去》,更让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五彩世界。文章浅浅道来,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则似乎感到这是作者用心在交谈的细语。我读到青藤爬满窗棂,绿叶穿起的风铃,在旷野中摇曳;我读到在辽阔的北方平原上,那狂风中的漫步;我更读到不管世事如何变换,默默地感知,默默地理解,默默地在心里的祝福。
《寻光而去》共分六辑,每一辑一个主题,其中每一篇文章都表现出一种感性体验,同时又包含着理性思辨。刘占龙的感性体验发自对身边世俗人情的领略和体悟,并娓娓道来,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导入审美,形成了一种走出困扰的使命意识。刘占龙的散文把描写山川河流,一花一木,一人一物都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你从他的笔端可以看到那些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我望着眼前这位聪慧、淳朴、善良的小姑娘,猛然想到了民间的那句老话: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摘录自《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它不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遗产,整个身躯全部奉献给人类……(摘录自《棉之断想》)
刘占龙的散文有着哲学般的思辨,更有着丰富的内涵,这都是导源于他的正直为人,他的情怀。去年,当我第一次见到刘占龙老师,我就被他的质朴正直所感染。正如著名散文家柯灵说的:寸楮片纸,却足以熔冶感性的浓度,知性的密度,哲学的亮度,一卷在手,随兴浏览,如清风扑面,明月当头,良朋在座,灯火照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谓是生于忧患,长于动乱,成熟于奋起。他们接触到社会的最底层,所以,他们肩上背负着太多的责任,于是,才有了这代作家的使命感和历史感。我喜欢孙犁和杨朔的散文,虽然文中留有较强的时代烙印,但也具有独特的意义。刘占龙的散文,颇有孙犁风格,他并不是对景物进行僵死的白描,而是把现实作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涓涓小溪,用心去品评,去呵护。
辽阔的北方平原造就刘占龙,所以,刘占龙的散文又有别于孙犁散文的细腻,而且粗犷豪放,如他在《情倾雨后》中的描写,那团团的黑云上升着,白亮起来。突然,从刚刚裂开的缝隙间,一道斜长的光柱从东南方向直射过来。顿时,房屋、树木、花草一切像是镀上了一层薄金,泛着耀眼的光……这些描写自然,没有雕饰,呈给读者的是一段清爽而豪气的酒香,故而显得浓郁醇厚。
散文就在于情,读着刘占龙的散文,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走在路上,边走边聊。他的散文是用真情写意人生。其实,我更要说的是,那一篇篇墨香的文字,并不是灯火,而是微弱的萤火虫举着的一盏心灯,虽然并不光亮,但不管潮起潮落,人生冷暖,他都在那儿亮着,让你似乎能明白什么……
刘占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语文周报校园写作版》特约主编、《名师教语文》执行主编、《中国当代小作家丛书》总编审等。曾在《中国校园文学》《散文百家》《幸福悦读》等国内外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童话等500余篇(首)。著有《北方的记忆》等多部作品。
作者曾获中国乡土文学奖、国际作文大赛指导教师奖、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教研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