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我国土壤中As、Sb和se元素的赋存特征,以As、Sb和se元素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土壤及土壤矿物与As、Sb和se的界面反应特性及作用机制,对于阐明As、Sb和se在土壤界面吸附、迁移和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进一步理解土壤中As、Sb和se三种元素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本书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土壤中矿物以及有机质对As、sb和se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考虑到土壤体系的复杂性,本书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和原位(指不破坏样品结构)EXAFS、∥一XANES、/l.XRF、XPS等方法,分析土壤以及矿物中As、Sb和se的存在形态,探究其分子作用机制,为As、Sb和se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定和风险管理等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
本书可供硕士生、博士生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机构和规划部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时参考使用。
1 绪论
1.1 土壤中As、Sb和Se的赋存状态
1.1.1 As
1.1.2 Sb
1.1.3 Se
1.2 As、sb和Se在土/液界面的反应行为
1.2.1 吸附一解吸
1.2.2 沉淀一溶解
1.2.3 氧化一还原
1.2,4 影响As、Sb和Se在土/液界面反应行为的主要因素
1.3同步辐射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3.1 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光谱的应用
1.3.2 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荧光与成像技术的应用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2矿区土壤Sb、As等含量及空间分布研究
2.1 弓I 言
2.2材料与方法
2.3结果与讨论
2.3.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2.3.2 土壤重金属微区空间分布
2.3.3 目标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2.4小 结
3 矿区内菜地土壤中As、sb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3.1 引 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结果与讨论
3.3.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3.3.2 As、Sb在辣椒中的含量及富集系数
3.3.3 辣椒积累As、sb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3.3.4 蚯蚓积累As、sb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关系
3.4小结
4土壤Sb的吸附作用研究
4.1 概述
4.2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3.1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4.3.2 吸附动力学
4.3.3 吸附等温线
4.3.4 吸附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4.4本章小结
5土壤对Se的吸附作用研究
5.1 概述
5.2材料与方法
5.2.1 吸附实验
5.2.2 吸附动力学
5.3结果与讨论
……
6土壤氧化铁对As/Sb固定转化的影响
7Fe2 对针铁矿吸附固定As/Sb的影响
8总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