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十六篇短篇小说:《儿女情长》《林妹妹》《平安夜》《上啊,上啊,上花桥》《你在哪》《有影无踪》《斯蒂芬又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奥斯卡超级市场》《婉的故事》《退了鳞的鱼》《福音》《鸡雏变鸭》《去年的爱情》《狗熊》。李洱的短篇小说集是知识分子众生相的一次集中展示。小说延续了李洱一贯的幽默,以荒诞文风展示日常生活蕴藏的奇迹。李洱很会讲故事,那篇讲吉娃娃配种的故事煞有趣味。《我们的眼睛》里面讲了一个民主选拔小偷的故事,富有中国特色,引发了我们对这种投票正当性的一些思考。《儿女情长》和《林妹妹》两篇,还是《儿女情长》的讽刺性更巧妙,尤其是*后的转折将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彰显无遗。
建议关键字多次重复,300字左右小说延续了李洱一贯的幽默,以荒诞文风展示日常生活蕴藏的奇迹。李洱很会讲故事,那篇讲吉娃娃配种的故事煞有趣味。《我们的眼睛》里面讲了一个民主选拔小偷的故事,富有中国特色,引发了我们对这种投票正当性的一些思考。《儿女情长》和《林妹妹》两篇,还是《儿女情长》的讽刺性更巧妙,尤其是*后的转折将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彰显无遗。
序
十年前,有编辑朋友说,愿意编辑出版一套我的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最近几年,也不断有人这样建议。对朋友的好意,我当然要表示感谢。但是,我却不敢贸然应允。
对自己的作品,我一直缺乏足够的信心。我自认为是个认真的写作者,但是认真只是一种工作态度,它并不能保证你能写出好作品。我也自认为写出过一些好作品,但是它们在我的作品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我却心中无底。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抽出时间,对已有的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好像它们还只是一些半成品,不该轻易拿出来示人。
熟知我的读者都知道,我这样说,并非矫情。
我收到过、拜读过很多朋友的作品集、文集。阅读朋友的作品,既是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也是向朋友学习的机会,你可借此知道当代的写作状况。但是说句实话,对这些作品集、文集能有多少读者,我总是不免有些怀疑。以自己的阅读为例,中国作家中,除了鲁迅的文集,别人的文集我确实没有认真通读过。外国作家中,除了加缪的文集,我也没能全都读完。是啊,除了研究鲁迅和加缪的少数专家之外,谁又会去通读他们的文集呢?对鲁迅和加缪这样的顶尖大师尚且如此,遑论对于他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我对出版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确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当这套作品集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安。
如果你问我,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同意将它们集中出版呢?我想了想,终于找到了一些理由。首先当然因为是出版社的盛情。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我非常信任和尊重的出版社,从这里出版的很多优秀作品,曾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文学世界,我对此一直深怀感激。对他们的好意,我除了感谢还得接受。其次,我逐步认识到,写作者永远不可能写出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的。在一些人看来已经足够完美的作品,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可能是毛病百出,而他们指出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助于你写出更好的作品;对于你自认为的那些失败之作,或许还会有读者认为值得一读。坦率地说,这两种情况都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这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安慰。而我,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安慰。
这套作品集,除了收录我的小说作品,也收录了我的一些文学对话录、演讲以及随笔。与我进行这些对话的批评家、记者,无疑都是文学的行家。借对话和演讲的机会,我讲述了我对人与事、对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我为什么会写出这些作品,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感谢阅读这套作品集的每一位读者朋友。
李洱
李洱,男,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始终坚持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百科全书式描写巨变的中国。著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中短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长篇小说。《花腔》2002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曾获第三、第四届大家文学奖(荣誉奖)、首届二十一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图书奖。作品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
平安夜
上啊,上啊,上花轿
你在哪
有影无踪
斯蒂芬又来了
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耳朵
奥斯卡超级市场
婉的故事
退了鳞的鱼
福音
鸡雏变鸭
去年的爱情
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