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扼要梳理中国金融制度和体系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我国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发展现状,分为金融机构与市场、金融调控与监管、金融生态与创新等三大板块,具体包括导论、银行业体系、证券业体系、保险业体系、信托租赁业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监管体系、支付体系、征信体系、法律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科技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等15章内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的劳动者挥洒汗水,不断探索,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或者说得略微专业一些,金融就是研究跨期资源配置的学问。打个比方,金融就是沟通资金供给方(投资者)和资金需求方(融资者)的桥梁。但是,在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形式、方法、渠道十分丰富,令人眼花缭乱。那么,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跨期配置到底有哪些渠道?这些不同渠道各自的职责分工是什么?为了确保资金融通的顺利进行,需要哪些保障措施?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金融制度和体系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本教材就是基于这个目的编写的。
大致上说,介绍金融体系就是帮助读者了解广义上金融业的各个组重部分,不仅包括“看得见”的金融机构,还包括“看不见但可以体验到”的金融业务以及更加抽象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功能等很多方面。介绍金融制度,就是帮助读者了解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粗略地说,金融体系涵盖了金融制度,但是由于金融制度包括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及其确定的金融结构、职责分工与合作,与我们日常接触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似乎离得比较远,在性质上又有其特殊性,有时需要将其特别强调。因此,我们把这本教材命名为中国金融制度与体系。从内容上来看,金融制度的内容有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等独立章节,也融入在介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关于其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中。
彩虹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碰巧的是金融体系也可以分为七个部分: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功能。如果进一步归类,彩虹的七种颜色可以归为偏暖色的赤橙黄,对应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金融主体,即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偏冷色的绿青蓝,对应的是体现秩序规范的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基础设施。而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功能。如果我们把暖色的代表红色和冷色的代表蓝色调配到一起,就成了紫色——金融功能。传统文化中,紫色是高贵的颜色。紫气东来,是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从主体的内容编排来看,本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第一章),介绍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具体方面,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第二~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调控(第七章)、金融监管(第八章)和金融基础设施(第九~十一章)。第三部分以专题形式介绍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的若干重点、热点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体系(第十二章)、科技金融体系(第十三章)、普惠金融体系(第十四章)、绿色金融体系(第十五章)等。
本教材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由周建松教授拟订大纲,各部分主要的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周建松、姚星垣编写,第二章由姚星垣编写,第三章由杨树林编写,第四章由朱佳编写,第五章由周邦瑶、徐侃编写,第六章由李敏编写,第七章由王丹编写,第八章由李武编写,第十章由朱魏巍编写,第十章由邵兴忠编写,第十一章由陈正江、金朗编写,第十二章由吴金旺、申睿编写,第十三章由吴国平编写,第十四章由凌海波编写,第十五章由潘锡泉编写。教材由周建松教授统稿,姚星垣在章节编目、体例安排等方面做了统筹、协调和编辑工作。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编辑细致、严谨的工作和热心、有益的帮助。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发展纵深方向推进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金融制度和体系也在改革中不断地演进和发展。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专业网站,在此一并致谢。由于受时间和水平所限,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同仁批评指正。
周建松,男,二级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兼任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会长,全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曾荣获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等荣誉。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财经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教育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财经、教育类专著近20部,主编***统编教材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