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美德:悠斋书序及其他》主要内容包括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政治与道德的吊诡;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谁是我们的敌人;去国方知故国愁;路难岂止是长安;正义之所谓者;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聆听那遥远的伦理叙事;美德伦理的西方镜像与中国视差;年轻气盛的美国伦理学;感恩,只因为爱;我与你;重建美德伦理如何可能;新知自成盛世,道德原本仁人;重说学统与知识谱系;我们需要怎样的哲学世界观;走不出的古今中西之学术迷宫;资本的附魅与祛魅;生死有结无了时;跋:欲言且止几春秋。
万俊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主要代表作有《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2011)、《寻求普世伦理》(2009)、《正义为何如此脆弱》(2012)、《伦理学新论》(1994)等,代表译作有《道德语言》(1999)、《政治自由主义》(2011)等。
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
政治与道德的吊诡
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
谁是我们的敌人
去国方知故国愁
路难岂止是长安
正义之所谓者
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
聆听那遥远的伦理叙事
美德伦理的西方镜像与中国视差
年轻气盛的美国伦理学
感恩,只因为爱
我与你
重建美德伦理如何可能
新知自成盛世,道德原本仁人
重说学统与知识谱系
我们需要怎样的哲学世界观
走不出的古今中西之学术迷宫
资本的附魅与祛魅
生死有结无了时
跋:欲言且止几春秋
《政治与美德:悠斋书序及其他》:
也许,我们不应完全听信施特劳斯先生对“现代性思潮”的政治哲学史反思,更不必全盘接受他关于政治哲学已无可能的理论诊断,但我们的确需要重新思考如下一些问题:究竟何谓政治哲学?我们需要何种政治哲学?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由于前所备述的我国哲学学科之高等教育体制设置的政治哲学缺席,尤其是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当代使命,中国当代哲学以至当代整个中国政治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很可能显得格外紧迫和突出,其知识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也就更加重大。
仍然按照施特劳斯先生的解释,所谓政治哲学,既不同于“政治学”本身,也不同于诸如“政治理论”“公共行政管理科学”一类,因为它不是关于“政治事务”和“政治治理技术”的研究,而是关于“政治事务之本性”的研究,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有关政治之善恶好坏、政治行为之正当与否、政治理念(理想)之高尚与卑劣,以及国家政治之终极理想和至善目的的价值学暨形上学研究。也就是说,政治哲学不仅要追问政治事务本身的技术合理性和政治合法性问题,还要追问政治事务——包括政治行为,尤其是政治家的行为——的政治合目的性和道德正当性等深层次政治伦理问题。再进一步用哲学的话语来说,政治哲学关于人类政治社会的一切事务和行为的理论追问是没有限定的。因为,哲学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占有真理,也从不宣称自己拥有真理,而只是且永远是为了追寻真理。在哲学的视野里,没有终极真理。因此,苏格拉底才会说,哲学家的品格是,他永远“自知其无知”,永远处在无穷的追问和求知的过程之中。
然而,哲学对人类政治事务的无穷追问和考究,并不意味着政治哲学必定要偏向于某种政治乌托邦而超脱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情景,而仅仅意味着这样一种基本的理论姿态和思想方法:在政治哲学的视阈中,一切政治现实——无论是既有的政治理念,还是既定的政治制度系统,抑或是现行的政治实践——都是有待人类自身不断进行理性反省和批评改进的,都开放地面对一切合乎理性的政治批评和哲学追问,因而它所关切的就远不止政治事务的“现实合理性”、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建构的技术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政治目的或目标的道德正当性和政治完善意义。这正是为什么完善主义和政治伦理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始终是政治哲学的一个不可省略的理论向度之内在缘由所在。
政治哲学的这一理论定位,决定了它不得不把自身关注的理论重点放在那些隐藏在政治事务之中、政治事务背后和政治事务之未来理想的那些“隐性”的或者是潜在的重大问题的探究之上。诸如,人类为什么要缔结不同样式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