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繁体竖排版)》内容为,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儒藏24(精华篇 经部诗类)》目》,于个别处略作调整。凡单书已收人入选的个人丛书或全集者,仅存目录,并注明互见。出土文献单列为一个部类,原件以古文字书写者一律收其释文文本。韩国、日本、越南儒学者用汉文写作的儒学著作,编为海外文献部类。
四、所收书籍的篇目卷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选编,不改编,保持原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五、对人选书籍进行简要校勘。以对校为主,确定内容完足、精确率高的版本为底本,精选有校勘价值的版本为校本。出校坚持少而精,以校正误为主,酌校异同。校记力求规范、精炼。
六、根据现行标点符号用法,结合古籍标点通例,进行规范化标点。专名号除书名号用角号外,其它一律省略。
七、对较长的篇章,根据文字内容,适当划分段落。正文原已分段者,不作改动。千字以内的短文一般不分段。
八、各书卷端由整理者撰写《校点说明》,简要介绍作者生平、该书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以及整理时所确定的底本、校本《举全称后括注简称》及其它有关情况。重复出现的作者,其生平事迹按出现顺序前详后略。
九、《儒藏24(精华篇 经部诗类)》用繁体汉字竖排,小注一律排为单行。
校点说明
卷
关睢
葛覃
卷耳
穋木
螽斯
兔置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卷第二
鹊巢
车虫
行露
标有梅
野有死麕
骝虞
柏舟
击鼓
匏有苦叶
卷第三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墙有茨
相鼠
考盘
氓
竹竿
扬之水
兔爰
采葛
丘中有麻
卷第四
叔于田
羔裘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山有扶苏
褰裳
子衿
东方之日
南山
蟋蟀
扬之水
采苓
蒹葭
卷第五
东门之扮
衡门
防有鹊巢
匪风
候人
鸠鸠
呜鹑
破斧
伐柯
九觊
狼跋
卷第六
鹿呜
皇皇者华
常棣
伐木
天保
出车
湛露
鸿雁
沔水
黄鸟
卷第七
斯干
无羊
节南山
正月
十月雨无正小曼小宛
卷第八
巧言
何人斯
蓼莪
大东
四月
小明
鼓锺
裳裳者华
鸳鸯
车华
卷第九
青蝇
宾之初筵
采菽
角弓
菀柳
白华
渐渐之石
卷第十
文王
械朴
思齐
皇矣
生民
凫惊
假乐
卷第十一
卷阿
荡
抑
桑柔
瞻印
卷第十二
维天之命
烈文
天作
时迈
思文臣工
敬之
酌
有??
那
烈祖长发
卷第十三
一义解
取舍义
卷第十四
时世论
本末论
豳问
鲁问
序问
卷第十五
诗解统序
二南为正风解
周召分圣贤解
王国风解
十五国次解
定风雅颂解
十月之交解
鲁颂解
商颂解
郑氏诗谱补亡
诗谱补亡后序
诗图总序
跋(张元济)
蔽芾,小貌也。甘棠,杜也。茇,草舍也。召公巡行邦国,重烦劳百姓,蔽棠而舍。国人思之而爱其棠,不忍伐也。召公之为二伯”。武王之世矣,而诗称召伯,思者之辞也。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拜,拔也。说,舍也。
《甘棠》三章,章三句。《行露》,召伯听讼也。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厌浥,湿意也。行,道也。速,召也。二《南》当文王与纣之世,淫风之被天下,如露之濡物。《召南》之女被文王之化,能以礼自保,故其称曰:行者未尝不欲夙夜也,谓道之多露,是以不敢;女子未尝不欲从人也,谓世之多强暴,是以不可。女子之所以自保如此,然犹不免强暴之狱,故其自辨曰:谓雀之无角,信矣.而穿屋,则雀有角矣。谓鼠之无牙,信矣.而穿墉,则鼠有牙矣;谓强暴之无室家之道,信矣.而召我以狱,则强暴亦有室家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