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鉴大讲堂》以世界通史、世界野史、世界秘史划分,讲述世界历史上勾心斗角的权位斗争、历代君主的离奇死因、云谲波诡的政治阴谋、硝烟背后的军事之谜、出人意料的后宫内幕、令人惊叹的文人私密、历史名人的死因新解、误传已久的经典定论、千奇百怪的市井轶闻等
巴尔扎克曾说过,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历史,是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原因,那是一部可耻的历史。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既有濯濯光明,也有血腥黑暗。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发达的文化、昌盛的史学,文章典籍浩如烟海,可惜的是,这些作品或因作者的立场问题,或因著者的视野所限,往往难以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且行文上极易形成两种极端:要么倾向于官方的为名士大夫立传的所谓正史,要么沦为为士子优伶鸣不平的所谓俗史。前者不适合大众化阅读,后者则如演绎小说,不伦不类。而无论哪一种,都会妨碍我们对历史本真的认识,不利于我们根据真实的历史对现实及未来做出客观判断。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为了反映历史的真相,让读者更加科学全面地解读历史,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世界史鉴大讲堂))。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融正、野、秘三史为一体,分为世界通史、世界野史、世界秘史三篇,多视角、全方位解读世界历史。它不仅给读者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和透视镜,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全新的观察历史的方法、思考历史的方式,给你一双穿过重重迷雾、看透历史的慧眼,引导你亲身体味历史。
“世界通史”选取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成败之道、盛衰规律等,尽可能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世界野史”从民众视角观察历史,摒弃传统史学“为尊者饰,为贤者讳”的观点,采古今野史之精髓,秉笔直书帝王将相的性格心理、轶闻趣事,深入描绘统治阶级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惊人内幕、铁血手段,生动再现各国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
“世界秘史”侧重于探隐寻幽,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讲述那些为统治者刻意掩盖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以及史学家不敢写、不便写、不愿写的历史。这些历史往往与重大事件相关联,里面充满着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葛,波谲云诡、神秘莫测。探究这些历史,能够为读者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
本书内容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述世界历史。不仅如此,我们还把与某一事件、人物有关的历史图片、文物资料配入其中,以大量精美图片传史之真,证史之实,辨史之误,同时使事件、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并充满场景感,力求通过图文的紧密结合将知识性、可读性、观赏性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条回归历史的真实通途。
《中侨大讲堂:世界史鉴大讲堂》:
人类的起源1876年,恩格斯完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是由类人猿发展而来的,经历了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3个阶段。
人类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是原上猿,其生存年代为距今3500万年到3000万年前;其次是埃及猿,生存年代为2800万年前;再稍后为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古猿。人类学家在欧、亚、非三洲许多地方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其生存年代大约为2300万年前到1000万年前。
腊玛古猿是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其生存年代大约为距今1400万年到800万年前,已最先具备了说话的能力,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与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后来在肯尼亚、希腊、中国等地均有发现,主要是下颌骨和牙齿化石。其后正在形成中的人是南方古猿,生存年代为距今550万年至100万年前,化石在南非和东非发现,脑容量在450毫升以上。
人与猿的区别在于能否制造工具,而此时正在形成中的人只能利用天然工具,如石块、木棒等,所以说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劳动使猿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完全形成的人。从完全形成的人发展到现代人经历了4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1470号”人是目前公认的早期猿人的典型代表,其生存年代为距今380万年至180万年前,是人类发展的初期阶段。晚期猿人又叫“直立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德国的海德堡猿人,中国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都是古人类进化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晚期猿人。尤其是北京猿人的发现,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从猿到现代人的中间状态。北京猿人发现于1929年,其发现地为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现已获得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以及无数的石器、骨器和用火遗迹。
北京猿人的身躯比现代人稍矮,男高约1.62米,女高约1.52米,四肢已具备现代人形,脑容量为1075毫升。这一切证明北京猿人已远离猿类而更接近现代人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
尼安德特人是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简称“尼人”。早期智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30万年到20万年前到距今5万年到4万年前。中国的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均属于尼人。尼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毫升,体质和智慧比前人皆有很大的发展。晚期智人也称“新人”,其生存年代为距今5万年至1万年前。因新人最早的化石是在法国的克罗马农洞窟里发现的,故又名“克罗马农人”。克罗马农人不论在形体、高度,还是在脑壳比例上都有所变化,.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脑容量平均在1400毫升以上。新人的分布较广,不仅在亚、非、欧三洲发现其化石,而且还分布在大洋洲和美洲。据人类学家研究证明,在5万年前已有人类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在4万年前,亚洲人从东南亚到达澳洲。
现代人种和晚期智人是同时出现的,人类学家按照人类的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分为3个人种:黄种(或蒙古利亚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或尼格罗人种)。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3个时期。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使用加工粗糙、形状简陋的石器,因而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距今约1.5万年至1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精细的石器,并发明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旧石器时代又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约在距今300万年至二三十万年前,使用的石器由砾石打制而成,十分简陋、粗糙,近似于天然碎裂的石头。中期约为距今二三十万年至5万年前,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晚期的石器相当美观、实用,同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距今约5万年至1.5万年。晚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人类对火的使用,由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人类对火的发现与使用,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石器时代的时间为距今1.5万年至1万年前,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学会把石器放在石砺上加砂蘸水磨光,然后再在磨光的石器上钻孔。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类型有生产用的石斧、石锄,狩猎用的石球、石箭头,生活用的刀臼、石杵等。骨器包括骨针、骨锥、骨匕首等。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新的认识,从狩猎经济中产生了原始畜牧业,从采集经济中产生了原始农业。火的出现约在160万年前,一些原始人已经掌握了一门全新的技术——如何使用火,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能够烹饪食物,而不是吃生肉与植物。在冬天里,他们能够使漏风的洞穴与躲藏地变得温暖。热与光还可以用来防御动物。火的出现意味着他们比更早的原始人过着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
掌握火的原始人大约1.5米高。与先前的原始人相比,他们的大脑更大,四肢更长,更像现代人类。
科学家们把他们称为“直立人”。直立人在其他的方面更为发达。他们制造的工具比以前的原始人更好,他们发明了手斧,这是一种有着两个锋利刃的锐利的石头工具。手斧用来砍肉,因此直立人能够更有效地宰杀动物。这使他们有着更大的动力发展他们的技术,例如发明切刀这样更小的工具。
与更早的原始人相比,直立人有着更为发达的社会技巧。他们可能已经发展出简单的语言,这使他们可以相互交谈与协作,意味着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团体执行任务,如狩猎大型的动物。在打猎过程中,他们也使用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他们举着火把把大型动物驱赶到伏击地,这时候一大群人就会一起杀死动物。
火的出现也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更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下来。这使得直立人比以前的人类走得更远。像能人,他们可能总是处于迁移的状态,搭建暂时的宿营地作为打猎和采集的基地。一些居住地可能是季节性的,在春夏季节,当水果、叶子和坚果丰富时,他们就居住下来。但是直立人走得更远,走出了他们的出生地非洲,作为第一种人属定居在亚洲与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