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南帆文集》第8卷,以文艺短评为主要内容。作者为知名学者,批评文字绵密而深邃,犀利而隽永,内涵丰富。
南帆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娴熟掌握贯通西方文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卓越研究。《南帆文集》以时间为顺序整理收录南帆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以来撰写的理论专著、批评文章和文艺短论,完整地呈现其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内涵,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借鉴价值。适合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南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本名张帆。1975年下乡插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4年至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福建省文联主席。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理解与感悟》、《阐释的空间》、《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文学理论新读本》、《理论的紧张》、《无名的能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百多篇,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多次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对话的可能
诗与自然
艺术分析中多重关系的考察
主观的文学批评
诗与诗论
批评之径
融学问于赏析
读《诗词拾翠》
我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
读者是什么?
批评自述
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理论的阅读障碍
小说语言:功能的开发与实验
轻松的代价
理论·摹仿·创造
专家与大众读者
未来的文学
《红高粱》:血性与奔放
论文与专著
场外的对话
读《夏天的审美触角》
否定的效应
关于一种批评方式的对话
作家,还是公民?
思想的襁褓
寓言的构成
读何立伟的《天下的小事》
颠倒的宽容
方法与模式
诗与日常主义
整编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介绍
寻找北方精神
批评之镜
读《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有感
洗尽铅华见真淳
读俞元桂先生的散文集《晚晴漫步》
《菊豆》:紧张的空间
大师和我们
好作家,或者重要作家
电影与明星崇拜
《冲突的文学》:问与答
一次价值判断的历险
序《全国小说奖获奖/落选代表作及批评》
人文精神·文化基因·文学批评
人文精神:反抗的功能
个人姿态与对话
文化动力、人文学科、解释体系
自由与享用
土地的启悟
冲破慵懒
女性的反抗声音
读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视觉的苏醒
艺术与技术
文学杂志的个性
智慧的写作
城市的回声
读北北散文集《北北话廊》
文化·文学·文学史
读朱水涌《文化冲突与文学嬗变》
令人失望的答辩
兼答张颐武先生
参与的界限
《栎树的囚徒》:女性的苦难史
两种现实之间
读季仲的长篇小说《沿江吉普赛人》
90年代文学:描述的坐标分析
低调的乐观
务实与乐观
数字的背后
电影与电视
恐怖的《一九八四》
作家的出生
人文学科的未来
女性文学的明天
为什么对簿公堂?
记忆深处的校园
神话的解析
问题的挑战
理论的紧张
休闲的历史
《还珠格格》:快乐的幻相
残雪的荒诞
媒体时代的作家
真实的个别
熟悉与生疏
文体的震撼
拒绝投机
地域与性别
读艾云的随笔集《南方与北方》
先锋与本土历史
时尚与文学的趣味
血腥与爱情
读王力达的长篇小说《厄运》
批评抛下文学享清福去了
概念的阐释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前言
求知的乐趣
大地的脉动
读张炜的《丑行或浪漫》
没有方向的暴烈
学院派批评又有什么不对?
游戏感
向各个角度敞开
序《七个人的背叛》
思想含量与境界
地域与文学的音阶
背叛,或者回归
文学与非正常死亡
《向各个角度敞开》自序
面具之后
诱惑和恐惧
读东西的《后悔录》
夸张的效果
华丽的枷锁
思想的锥子
理论的焦虑
小说的闪电
奇怪的逆反
日常的涡流
思想的缺席
《阿凡达》:视觉技术的消费
文学的史识
文学批评正在关心什么?
文学的潜能
传媒与娱乐霸权
新锐的展示
历久弥新的命题
文学批评的三种需求
视野的结构
改变语词的方向
读沈奇的《无核之云》
格致的紧张与自信
记忆的抗议
人文精神的历史启迪
纵横文本内外
大学课堂上的文学
写作撬动了什么?
《理解与感悟》再版后记
论闽派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