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窗漫录》是作者从近二十年读书札记和学术随笔中挑选百篇的结集。清人蒋士铨有词云:芸窗相守,奋志诗书。书名芸窗,盖取此意。书中所涉人物、典籍、词赋、文章,遍及古今中外,随作者所读所感而发,未成体系亦脱去章法,遂曰漫录。作者博览群书,不仅为读者理出了一条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重点书单,而且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根源、艺术赏析提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引领读者追寻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思考。全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对爱好文学的读者将有所启发,对大学中文系学生亦有所裨益。
开卷有益谈(代序)
一次逛书店,有折价书热卖。一部皇皇八巨册的精装本《太平御览》,原价二百八十元,那还是图书大幅度提价前的一九九四年的价格,现在只卖八十元,将近两寸厚的一册只合十元。我大喜过望,遂买下一部。《太平御览》是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分为五十五部,每部之下再分子目,总共有四千五百五十八个子目,每个子目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也有小说、杂书及古诗赋铭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好事者问我:其用若何?我应声回答:君不闻开卷有益乎?
说起来,开卷有益这个成语,还真与《太平御览》这部书大有关系。北宋初年,太宗赵光义命李防等编了一部书,共一千卷,收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叫《太平类编》。宋太宗对这部书很重视,编成之后,曾亲自读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通称《太平御览》。当时有人认为,皇上日理万机,每天还要阅读这么一部大书,未免太辛苦了,便劝他少看一些,也不一定每天都看。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宋太宗这番话,就是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
这位太宗皇帝的话,有几点很可注意。
一是性喜读书。喜欢读书,而且形成习性、形成习惯,成为性情的一部分,不读书就不舒服。这和大家都知道的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读书就会产生一种生理饥渴。这样的性喜读书,开卷当然有益。
二是颇得其趣。性喜读书,还要颇得其趣才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读书中深得其中趣味,才能坚持天天开卷,才能在开卷中得到益处。否则,就会虽入宝山,却空手而回;或者虽然也有点滴收获,但想要大有益,恐怕就不能了,因为你不能深味读书的那个趣,不可能越读越亲,越读越深,而只能是浅尝辄止,浮在书的表面。
三是开卷即为有益,开卷绝非徒然。开卷有益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人们要多读书。
宋太宗开卷有益这番话,流传千年,固定下来,成为成语,一直是鼓励人们多读书、勤学习的宝贵格言。只是近代以来,围绕开卷是否就有益,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说开卷有益,读坏书也有益?读庸书也有益?
开卷是否有益的话题,是值得一辩的。比如说,开卷有益,读坏书也有益?其实,这是不值一驳的。首先,你不开卷,怎么知道它是好书还是坏书?听人家说的,那你就那么相信人家?其次,好和坏是一对矛盾,是在相互对照中存在,在相互比较中发展,没有坏,显不出好;只有认识了坏,才更期盼好、热爱好、珍惜好,才能学会鉴别,学会评价。一言以蔽之,只有多读书,才能读好书。一个人要懂得好坏,识得美丑,最怕的是愚昧。古人日: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开卷可以使我们看到正面的,也可以瞧见反面的,可以嗅到香花,也可以看到毒草,提高我们的识别真假、虚实、好坏的能力,而这正是古今一切愚民者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好和坏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时代认为顶好的,譬如经书,现代的我们不一定就认为好得不得了,五四时期还对之大加挞伐。旧时代认为坏的,我们现在可能还认为好得了不得,譬如《红楼梦》《水浒传》,封建时代说是诲淫诲盗,现在是公认的文学名著。
还有一种说法:说开卷有益,读庸书也有益?那些无用的书,只能浪费读者的时间,怎么能说有益呢?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把无用的垃圾式的庸书提供给人们做精神食粮,真的无异于谋财害命。但是这和开卷有益无关,因为你开卷,知道了这是一本垃圾书,你就一定会像倒垃圾一样把它抛弃,绝不会恒兀兀以穷年地读下去,你会选择对你有用的书来读。而且,你开卷多了,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是庸书,哪些书值得一读再读,哪些书如列宁所说只配拿来垫脚,就会清清楚楚。只有那些不经常开卷的人,偶一开卷,就目迷五色,不辨东西,甚或把痈疽当宝贝。
开卷有益无疑是一句有用的格言。我们今天当然不必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坚持每天读二三卷《太平御览》,但我们一定要提倡太宗皇帝提倡的性喜读书颇得其趣的开卷有益。我的这本《芸窗漫录》,就是我自上大学以来,秉持这一原则的小小积累的一部分。收录的文章篇幅都不长,只是我在近二十年读与思中的雪泥鸿爪。敝帚自珍,就让它作为我读书生涯留下的一份见证和怀念吧。
?刘浏谨识岁在丙申十月.
刘浏(1978-),男,汉族,湖北大冶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任北京物资学院研究与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论、高等教育学等。曾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才调集研究》、《中国古典诗论探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