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文化丛书》包括《番禺历史文化概论》《番禺丹青翰墨》《番禺人杰》《番禺民俗》《番禺建筑》《禺山乐韵》六卷,从渊源概说、书画艺术、历史人物、民俗风情、历史建筑、传统音乐等方面,对番禺地区自古以来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构建,让当代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番禺这个古老又趋新的地方。尽管在过去两千多年,番禺的行政区划一直在变化,至今辖域已大不一样,但番禺这一历史地名,在其后裔的心目中不可磨灭,被视为祖地乡望之标志。因此,番禺文化是深刻烙印着历史地名影响的地域文化,体现出以番禺地望自称的传人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执着,对乡梓文化的认可与传承。《番禺人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是总述,下编是传略。总述,对本书所称番禺名人的番禺指何处,名人怎么确定,作一个说明,在此基础上,依时代顺序对番禺历史名人作一扫描,分类概述,对人物活动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地位作分析,也几乎对所有列入志书为传的人物作一扫描。传略,选择番禺历史名人中事迹较为突出的60余人,分别予以较具体的介绍,力以史志为据,兼顾故事性,不作虚妄之谈。纵横交错,以使读者对番禺历史人物从面到线,从线到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番禺人杰》,在对先秦至现代这段历史长河中的番禺历史名人进行扫描的基础上,选择个中事迹较为突出的60余人,分别予以具体介绍,以使读者对番禺历史人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陈泽泓,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文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历史学研究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
上 编 番禺代有人才出总述
绪 论第一节 释名第二节 总体分析
第一章 文明开启中的人物第一节 先秦至汉代人物第二节 三国至南北朝人物第三节 唐五代人物第四节 宋代人物第五节 元代人物
第二章 走向昌盛中的人物第一节 诗坛雅风第二节 陈湛学风第三节 政坛良才第四节 刚正言官第五节 捍境之士第六节 美德楷模
第三章 由动荡进入安定的人物第一节 烽火烈魂第二节 善治循吏第三节 才艺俊彦第四节 孝子仁人
第四章 激变中觉醒的人物第一节 济世良才第二节 佐幕之才第三节 勇将英烈第四节 孝义典范第五节 学府兰桂第六节 硕学达人第七节 艺坛英华第八节 侨务翘楚第九节 反清志士
第五章 风云变幻中的人物第一节 革命先驱第二节 抗日志士第三节 中共英烈第四节 民主人士第五节 文教俊彦第六节 杏林名医
第六章 看今朝风流人物第一节 军政英才第二节 学界名师第三节 文体明星第四节 杏林宿耆第五节 其他人物
下 编 各领风骚数百年传略
第七章 岭表开化赖先驱第一节 首撰异物志的议郎杨孚第二节 南人无党的探花李昴英第三节 魂归庾岭的状元张镇孙
第八章 南国诗坛倡雄风第一节 南园五子之黄哲、李德、赵介第二节 牡丹状元黎遂球第三节 天然和尚函昰第四节 岭南三大家之首屈大均第五节 谱就诗史的张维屏
第九章 武略爱国呈英姿第一节 有勇有谋的平藩将领林桂第二节 集众御侮的爱国士绅何玉成第三节 足壮海军威的名将邓世昌第四节 志行纯洁的海军名将潘文治
第十章 兴文重教振风气第一节 博学多才的学者陈澧第二节 广雅书院山长梁鼎芬第三节 一心造就良才的教育家吴道镕第四节 志坛名家邬庆时第五节 末科探花商衍鎏与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第六节 坐拥万卷书的藏书家徐信符第七节 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奠基者梁方仲第八节 矢志整理地方文献的汪兆镛第九节 中国铁路名宿淩鸿勋第十节 中国现代高等农林教育先驱沈鹏飞第十一节 海陆空专家罗明燏
第十一章 名臣贤宦留青史第一节 智斗权奸的大声秀才陈谔第二节 冷面寒铁公周新第三节 修成三大志书的郭棐第四节 兴修水利的状元庄有恭第五节 担任三国公使的侨领胡璇泽第六节 泽被许地的许祥光、许应、许应骙第七节 北美华侨教育开山祖梁庆桂
第十二章 岭南文化多才艺第一节 岭南画派先驱居廉、居巢第二节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第三节 从三稔厅走出的何博众及何氏三杰第四节 中国戏剧人物画开山鼻祖关良第五节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第六节 战地摄影家石少华第七节 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第八节 蜚声中外的一代文史大师叶恭绰第九节 粤剧表演家广东梅兰芳千里驹第十节 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
第十三章 民主革命先驱第一节 为共和殉难的史坚如第二节 撰小说唤醒民众的黄世仲第三节 能文能武朱执信第四节 黄花岗葬义士的潘达微第五节 书生革命家胡汉民第六节 民国开国元勋徐绍桢
第十四章 巾帼先驱数岭南第一节 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张竹君第二节 圣洁典型许广平第三节 送子观音梁毅文
第十五章 斯人实迹留青史第一节 天文学家、地图学家道士李明澈第二节 一生大转折的汪精卫第三节 南华寺住持惟因第四节 中华医学新体系先行者黄省三第五节 热心公益的澳门王何贤
附 录 番禺十大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