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试图找到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症结,并以此为突破口分析社会道德治理和个体道德培养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1)感性领域中的道德问题。(2)对国家道德的分析。(3)社会伦理关系与道德的确定性。(4)陌生人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问题(5)社会道德治理的策略。(6)以法治建设推进个体德性养成。社会道德治理的目标并非是形成一个完美的道德社会,而是以法治观念促进道德心理的逐渐成熟,以成熟的法治意识带动道德意识的突破。
周斌,哲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现任职于山西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哲学原理、法lun理学与社会道德建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陌生人社会伦理关系形成中的个体德性养成研究”和2017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当前我国社会的伪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参与撰写《陶铸国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对策研究》《中华十大家训》等。2013年在日本爱之大学、2014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
引言 …………………………………………………………………… ( 1 )
第一章 道德哲学的现实向度 ……………………………………… ( 1 )
第一节 道德价值难题 …………………………………………… ( 1 )
第二节 善良意志何以确证 ……………………………………… ( 8 )
第三节 对良心的考察 …………………………………………… ( 12 )
第四节 道德的确定性问题 ……………………………………… ( 16 )
第五节 利益格局下的道德前景 ………………………………… ( 26 )
第二章 国家道德问题 ……………………………………………… ( 32 )
第一节 国家道德概要 …………………………………………… ( 32 )
一 国家道德的概念内涵 ……………………………………… ( 32 )
二 国家对社会的道德承诺 …………………………………… ( 37 )
三 国家道德与社会公正 ……………………………………… ( 42 )
第二节 名利杠杆与国家责任 …………………………………… ( 48 )
一 名利杠杆的价值功能 ……………………………………… ( 49 )
二 名利根源与国家控制 ……………………………………… ( 53 )
第三节 国家功利主义 …………………………………………… ( 56 )
一 国家功利主义的内涵 ……………………………………… ( 56 )
二 国家功利主义的价值功能 ………………………………… ( 60 )
第三章 社会道德问题 (上) ……………………………………… ( 64 )
第一节 作为道德本体的社会 …………………………………… ( 64 )
第二节 伦理关系与道德确定性 ………………………………… ( 69 )
一 伦理关系的研究价值 ……………………………………… ( 69 )
二 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特质 …………………………………… ( 72 )
三 伦理关系的对象性特征 …………………………………… ( 77 )
四 伦理关系与道德内容 ……………………………………… ( 79 )
第三节 陌生人社会的道德问题 ………………………………… ( 83 )
一 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 …………………………………… ( 83 )
二 道德冷漠问题 ……………………………………………… ( 94 )
三 网络陌生人道德问题的深度反思 ………………………… (101)
第四章 社会道德问题 (下) ……………………………………… (120)
第一节 侵犯意向假设 …………………………………………… (120)
第二节 道德标榜与伪善 ………………………………………… (126)
一 道德标榜 …………………………………………………… (127)
二 伪善的认定 ………………………………………………… (130)
三 道德标榜与伪善的比较 …………………………………… (134)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难题 ……………………………… (136)
第四节 囚徒困境问题的再思考 ………………………………… (144)
第五节 公德与公共责任 ………………………………………… (149)
第五章 道德权利与道德规范 ……………………………………… (155)
第一节 道德权利与社会认同 …………………………………… (155)
一 道德权利概念新解 ………………………………………… (156)
二 道德权利的存在论分析 …………………………………… (159)
三 道德权利的实现机制 ……………………………………… (162)
第二节 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策略 ……………………………… (167)
一 道德规范的权利基础 ……………………………………… (167)
二 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普适性 ……………………………… (170)
三 道德规范的规则属性 ……………………………………… (173)
四 道德规范中的声誉机制 …………………………………… (176)
五 规范和美德的纷争 ………………………………………… (184)
六 道德行为策略 ……………………………………………… (190)
七 道德价值的社会认可 ……………………………………… (194)
第六章 法治意识与道德生活 ……………………………………… (197)
第一节 法治何以支撑道德 ……………………………………… (197)
一 法治的重要价值 …………………………………………… (198)
目 录 3
二 法治、 道德与规则 ………………………………………… (203)
三 公正、 权利与道德 ………………………………………… (206)
第二节 法治共识与道德共识 …………………………………… (209)
一 法治共识的优先性 ………………………………………… (209)
二 法治共识的价值功能 ……………………………………… (215)
三 陌生人社会的法治意识 …………………………………… (220)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中的公正与仁爱 ……………………………… (225)
一 公正对仁爱的优先性 ……………………………………… (225)
二 仁爱是公正的必要补充 …………………………………… (229)
参考文献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