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青铜敦的著录与研究简史;青铜敦的定名与功用;青铜敦的类型学分析;青铜敦的分期演变;青铜敦的组合;青铜敦的区域分析;敦与相关器类的关系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多卷本《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编写缘起 张撤销(i)
青铜敦:非仿陶青铜器产生、演进的典型代表(代序) 张酷镇(iii)
第一章 青铜敦的著录与研究简史 (1)
第一节 青铜敦的著录概况 (1)
第二节 青铜敦的研究简史 (6)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8)
第二章 青铜敦的定名及功用 (10)
第一节 青铜敦的定名 (10)
第二节 青铜敦的功用 (18)
第三章 青铜敦的类型学分析 (23)
第一节 甲类敦 (23)
第二节 乙类敦 (36)
第四章 青铜敦的分期演变 (46)
第一节 春秋中期偏早 (46)
第二节 春秋中期偏晚到春秋晚期偏早 (48)
第三节 春秋晚期偏晚到战国早期 (50)
第四节 战国中期 (53)
第五节 战国晚期 (54)
第五章 青铜敦的组合 (56)
第一节 春秋中期偏早 (56)
第二节 春秋中期偏晚到春秋晚期偏早 (57)
第二节 春秋晚期偏晚到战国早期 (61)
第四节 战国中期 (64)
第五节 战国晚期 (66)
第六章 青铜敬的区域分析 (68)
第一节 中原地区 (68)
第二节 海岱地区 (71)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 (74)
第四节 巴蜀地区 (78)
第五节 北方地区 (79)
第六节 关西地区 (81)
第七章 敦与相关器类的关系 (85)
第一节 敦与簋的关系 (85)
第二节 敦与盆的关系 (90)
第三节 敦与鼎的关系 (9的
第四节 敦与盒的关系 (98)
第五节 敦与豆的关系 (101)
第六节 “轨”敦非敦 (105)
第八章 青铜赖的起源与消亡 (112)
第一节 青铜敦的起源 (112)
第二节 青铜敦的消亡 (113)
附表 (115)
附表1 有铭青铜敦统计表 (115)
附表2 传世青铜敦统计表 (122)
附表3 中原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25)
附表4 海岱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41)
附表5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49)
附表6 巴蜀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66)
附表7 北方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69)
附表8 关西地区出土青铜敦统计表 (172)
附表9 青铜敦型式演变表 (173)
附表10 各期青铜敦型式数量统计表 (175)
参考书目 (176)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