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知名学者、作家张雄文的又一传记文学作品力作。全书以简练、生动而客观的文笔,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主将粟裕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为主线,再现了有“常胜将军”、“无冕元帅”之称的粟裕传奇人生,还原了他智谋百出、谋无遗策,堪为“无双国士”的高超军事指挥才能和远见卓识,也展示了他为守护和平竭忠尽智、枕戈待旦的忠肝义胆。全书史料丰富,言必有据,特别是众多老部下和身边人士的回忆弥足珍贵。粟裕大将长子粟戎生中将亲自审定书稿,朱德元帅嫡孙朱和平少将撰写序言。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亲笔题写书名,并与著名作家、学者邓宏顺、章罗生联袂推荐。
张雄文,湖南冷水江人,现居株洲。中国作协会员、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凤凰网和新浪网专栏作家、《特别关注》杂志签约作家、湖南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株洲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名将粟裕珍闻录》、《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蒋介石的枪杆子》、《战场上的粟裕》、《踏雪泥集》等书,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库·当代卷》。曾获全国侗族文学“风雨桥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
《多是横戈马上行 野战主将粟裕》:
第一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他的母亲依照旧习俗缠足,一双小脚行走很不方便。粟裕看在眼里,躲在屋中敲敲打打好几天,给她做了一条恭凳,模样朴拙却结实耐用。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一直用了30多年。
湘西是个多民族杂处的地界,兵匪为患,好勇斗狠,几百年未绝,民风强悍而尚武。粟裕家雇请的长工阿陀,年长他10来岁,貌不惊人,像院门前粗糙的青石板一般憨厚,却很有些本领,不仅有几个人不能近身的拳脚功夫,还有一肚子曲折离奇的侠客故事。
粟裕平日里和他最玩得来,茶余饭后常常缠着他讲剑侠的故事,阿陀对这个没有半点架子的小少爷也是有求必应。
粟裕晚年时,还能清楚地记起阿陀讲过一个叫“草上飞”的好汉,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草上飞”的轻功尤其厉害,月黑风高飞檐走壁,身轻如燕,还能在轻柔的草尖上借力飞奔,来去如风。
还有一个好汉“一枝梅”,武功高强,剑术精妙,萍踪无定。他一生好打抱不平,除霸惩恶之后,一定要在墙上画一枝梅花,然后才从容远走高飞。官府衙门视为一大“祸害”,派出一批批人马四处捉拿,始终束手无策。老百姓听说,像过节一般笑逐颜开,拍手称快。
粟裕扑闪着晶亮的双眼听着故事,幼小的心灵很是震撼,对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的侠客人生无限神往。他成天缠着阿陀,央求拜师学艺。阿陀担心粟裕的父亲责怪,先是不肯,后来实在拗不过,只好瞒天过海,开始偷偷传授武艺。他先传授“草上飞”的“飞毛腿”基本功:拿两个布袋装满细碎的沙子,捆绑在两条小腿上,每天按时跑跳。
粟裕欣喜不已,按照阿陀的叮嘱,每天在院子的树荫下或者后山的平地里一丝不苟地练习,像峨眉山上一个用功的小武士,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却劲头十足,从来没有过懈怠和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粟裕的苦练卓有成效,后来果然派上了大用场。1928年4月,他在井冈山上刚组建的红四军里当连长,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集合队伍,训练爬山。不管山多高多险,他总是身先士卒,带着大家一个冲刺便跑到了山顶;稍稍休息片刻,又一个冲刺闪电般地跑回山下驻地,之后才从从容容吃早饭。
再后来,粟裕担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在浙南云封雾锁的丛林深处坚持三年游击战,数百里崎岖的山路来去如飞,神出鬼没。很长一段时间里,闻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官兵们总是失望地空手而归,很多时候还损兵折将,都以为粟裕能飞墙走壁,甚至还神乎其神地传为有三头六臂。
他的老部下,原浙南游击纵队副政委邱清华多年后回忆,粟裕给他们这些红军骨干讲课时说起过这件事,粟裕还笑着说:“老实说,刘英同我啊,两个人只有一双健全的手。”
大家随即像山涧冲荡的急流一般开怀大笑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粟裕的左手曾经负伤致残,他的搭档、挺进师政委刘英则是右手受伤报废,两个人合起来才有一双健全的好手。
有了“行如风”的“飞毛腿”,接下来是练习兵器。
十八般武器里,粟裕选择的是形状有些怪异的狼牙棒。阿陀领着他到山上挑了根一丈左右长的竹竿,除一头的竹节留下外,其余全部打通,又跑到小溪边灌满沙子,再用碎布条将另一头牢牢塞紧,一根简单实用的“狼牙棒”就做好了。
粟裕遵照阿陀传授的要领,早早晚晚间挥动这沉甸甸的“兵器”苦练,常常累得一身筋骨酸痛。花谢花开,屋檐下的燕子飞走了又飞回来时,他终于能将沉重的“狼牙棒”舞得“呼呼”作响。
但粟裕“得陇望蜀”,很快就不满足小小的棍棒功夫了。
1912年开始的民国初年,军阀当政,乱世纷纷,会同和整个湘西山高皇帝远,更是兵多匪多,枪也寻常可见。粟裕发现,侠客虽然剑法了得,可到底还是没有那些大兵手中的枪神奇,因而又央求阿陀传授枪法。
阿陀与官、匪都没有交往,没办法弄到一把真的毛瑟枪,只得从土匪出没的野外捡来锃亮的子弹壳,拿钉子钻个洞,弹壳里装上黑色火药,再加些沙子,一点燃,沙子就喷射而出。一把“土枪”就造成了。
粟裕对这把“土枪”爱不释手,行走在山路上觉得胆气倍增,睡觉时也不忘小心翼翼放在枕边。阿陀一有空闲,他便缠上去请教枪法。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