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克力同》是一篇两人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及其朋友克力同。苏格拉底这位遭人诬陷的哲人其实是一个好公民,他没有引入新神,也没有不信仰城邦所信的神,更没有败坏青年。苏格拉底由此而遭死刑判决,在狱中等待执行。在此期间,殷实的老友克力同来劝他逃跑,苏格拉底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客气地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表现出一个哲人顾全大局的胸怀,身体力行地教导人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
本书收集了《克力同》的八个注疏本,对它们进行求同存异、去粗取精的整理工作,在比较和鉴别后,采用了自认为最为恰当的注疏,把他们翻译过来,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工作甚至比直接从希腊文翻译柏拉图的著作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着手研读柏拉图?
柏拉图的传世作品(包括所谓的伪作)共有35部,另有13篇书信,合算一篇,则总共有36部。古罗马皇帝Tiberius的监天正忒拉叙洛斯(Thrasyllus)按照古希腊戏剧编排方式,把柏拉图的著作全部编排成“四联剧”的形式,共得九部。忒拉叙洛斯的编排顺序,显然不是柏拉图著作的“成书”或写作顺序,而是阅读或学习柏拉图著作的顺序。而且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忒拉叙洛斯的这种编排方法,显然是有根据的。一方面,柏拉图的著作本身就是“戏剧”,忒拉叙洛斯按照“四联剧”的方式来排列,正好符合柏拉图著作的外在形式——柏拉图著作首先不是“哲学”或“政治”、“法律”著作,这种“四联剧”的编排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进入柏拉图著作。另一方面,忒拉叙洛斯的编排也许不是他一个人的理解,很可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甚至更可能受到了柏拉图学园门人的指点——柏拉图学园在当时几乎是西方惟一活跃的“高等学府”(其余如漫步学派、花园学派和廊下学派等都远远无法跟柏拉图学园相比),或者说,由于柏拉图学园的巨大影响,忒拉叙洛斯的排列方式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常识”。
在忒拉叙洛斯的体例中,第一部四联剧是《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和《斐多》,这个单元谈论的是“虔敬”、“义务”和“灵魂”,首先要求研读者“诚心”和“正意”,此乃为学第一要务。接下来才是《克拉提洛斯》、《泰阿泰德》、《智术师》和《治邦者》,这个单元谈论的是“知识”,也就是“格物致知”,接下来直到第八单元的《王制》和第九单元的《法义》,最终完成了柏拉图“修齐治平”的大(哲)学体系。
从这个顺序来看,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就成了最恰当的入学进路。《克力同》在第一部四联剧中,上接《苏格拉底的申辩》,下启《斐多》,从故事情节和基本内容上说,延续了《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主题:苏格拉底这位遭人诬陷的哲人其实是一个好公民,他没有引入新神,也没有不信仰城邦所信的神,更没有败坏青年。苏格拉底由此而遭死刑判决,在狱中等待执行。在此期间,殷实的老友克力同来劝他逃跑,苏格拉底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客气地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表现出一个哲人顾全大局的胸怀,身体力行地教导人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这就是《克力同》的内容。接下来,苏格拉底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里向自己的后辈学生们讲授了最后一堂课(见《斐多》):“灵魂不死”以及自己的“再次起航”。哲人从容走完自己的人生,以此向世人指点“人应该如何活着”一一这也是柏拉图著作的核心主旨。
翻译各有不同的目的,相应地也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甚至学科上的差异也会严重影响到翻译的结果,比如,从哲学的角度翻译柏拉图的《斐多》,大至文意,小至遣词造句,都必定与“文学”的或“宗教”的翻译大相径庭,甚至在个别地方还会针锋相对。但不管哪个实质性的学科,都必须以词语句读为基础,也就是以“语文”为出发点,否则任何高明的解读都只能是自说自话。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选取了一个最基本的角度来翻译这本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宗教甚至文学的作品,那就是,尽量按照古典语文学的要求,忠实地、甚至笨拙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我不敢肯定柏拉图在哪个地方会有怎样的深意,最保险的办法便是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无知”,因而也可能最没有“偏见”或“先入之见”——尽管无法彻底摆脱“成见”,但并不因此就可以随意“六经注我”。尽可能少地“以讹传讹”,大概是翻译的基本伦理。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研究古典政治哲学。已有多种著作和译著出版。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研究古典政治哲学。已有多种著作和译著出版。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研究古典政治哲学。已有多种著作和译著出版。
书 评:
前言
缩写
柏拉图克力同
《克力同》章句
题解
序幕
一、探视与寒暄(43a1-43c3)
二、噩耗与美梦(43c4-44b4)
第一章 劝说
三、名声与意见(44b5-44c5)
四、大众与贤能(44c6-44d10)
五、友谊与钱财(44e1-45c4)
六、责任与救赎(45c5-46a8)
第二章 回应
七、原则与道理(46b1-47a8)
八、专家与生活(47a9-48a4)
九、高贵与正义(48a5-49a3)
十、正义金规则(49a4-49e8)
第三章 法律
十一、恩典与驯服(49e9-51c5)
十二、权利与选择(51c6-53a7)
十三、越狱的危害(53a8-54b1)
十四、结论与诫命(54b2-54d1)
尾声
十五、神明的指引(54d2-54e2)
附录 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