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初生碧海涛——大宋开国往事》一书,作者选取了十三个精彩的历史故事,通过扎实的专业史学考证和诙谐的历史散文笔法,再现了大宋王朝开国之际的壮阔图景。书中揭示的多是被忽略的历史实相,它细腻地告诉读者一个辉煌帝国的童年秘密。
公元960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
往近处说,自晚唐到五代一百多年,中原大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乱世。但是这一切就在公元960年初春,在开封附近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随着一位英雄人物的一场大梦方觉醒,就要结束了。乱了套的历史在陈桥驿打了个弯,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
往远处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细细看去,自公元960年陈桥一梦之后,竟然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中国古代社会就像一出大戏,可以分成上下两场,学界通常认为上半场是宋以前的社会,而下半场呢就是宋以后的社会,宋朝恰巧就站在历史的拐点上。如果再往深里挖下去,历史拐点的这个点究竟在什么地方?蝴蝶扇一扇翅膀,都有可能引起大风暴,那这只蝴蝶到底在哪里开始扇动它那美丽的大翅膀呢?毫无疑问,应该就在960年2月3日凌晨的陈桥驿,彼时一位彪形大汉正在这里呼呼大睡,他的马正系在驿门口的一棵大槐树上。大汉此时或许正在做着一场清秋大梦,梦里他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梦里,槐安国的好戏正在上演。
公元960年,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幸运年,如果要评选当年流行语的话,首屈一指的热词毫无疑问应该是“陈桥兵变”。我们这部故事版的赵匡胤传记,就从这个历史拐点讲起,从这个睡在陈桥驿梦想着美好未来的青年军官赵匡胤讲起吧。
李强,上海商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出版《大宋谜案》、《红尘匹马长安道:中国商人往事》、《红袖添香夜读书:北宋文人往事》、《红裙争看绿衣郎:大宋东京往事》、《红日初生碧海涛:大宋开国往事》等专著八部,主编国学基础读本《为什么要读经典》。
不平凡的身世
对别人来说,生在五代乱世太不幸了,但对赵匡胤来说,恰恰是他的幸运,因为他一步步走向陈桥驿那身黄袍子的日子,正是一步步结束五代乱世的日子,平定天下,是他被称作英雄人物的主要资本,没有乱世,哪来的这不世出的丰功伟业?当然,这都是后话,赵匡胤小时候肯定不会这么想。
关于赵匡胤的出身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我们刚才不是说到那个盗版皇帝唐明宗吗?至少在宋朝人看来,这个人和赵匡胤的出生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关联。这位唐明宗虽然叫了很正宗的汉族名字——李嗣源,但他却是个地道的沙陀人。胡人做中原政权的皇帝并不罕见,大唐王朝的皇族也有着胡人血统,五代中有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这些都不是问题,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要比后来开放得多。这个唐明宗虽然靠篡位当上了皇帝,但是比较起来,在五代十几个皇帝中,口碑还算是不错的。在他统治时期,天下好歹稳定了几年,被乱世折磨得水深火热的人们,也好歹歇歇肩,喘口气。因此唐明宗是五代皇帝排行榜上的“南坡兔”,仅次于被称为“五代第一名君”的周世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有这样一段话:
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蕃人,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
这个故事是欧阳修从“长老”——一些亲历历史的老年人,那里听来的。大家评价这位胡人皇帝为人不错,“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人善良、心眼儿好使,对老百姓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曾经在夜里点上香烛向老天爷祈祷,说,我本是个外族人,汉字也不会写,汉语也说不利索,汉文化也一窍不通,我何德何能,怎么能做得了中原地区的皇帝呢?因为天下大乱,稀里糊涂被部下们逼迫才干了皇帝这差事。你看看天下乱成这个样子,都多少年了,希望老天爷你老人家早点下派一个好干部——降下纯种的真龙天子,来替这天下苍生做领导吧。唐明宗是在公元926年当上皇帝,而赵匡胤恰好出生在公元927年。本来这乱世中普通人的生生死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位赵匡胤恰巧是成功结束乱世,开创了一个可以上追汉唐的大宋王朝的英雄人物。因此宋朝人回溯历史,这才发现似乎冥冥之中上天早有安排,说不定这位外族出身的唐明宗,他在926、927年某个夜晚,和老天爷之间的秘密沟通还真是管了用——这不,老天很快就把赵匡胤给派到人间了。
既然是老天爷派来的,那赵匡胤的亮相肯定不同寻常了。历史上但凡有大英雄、大圣人降生,总会有一大堆传奇故事伴随着,不过说实话,这些故事本身可信度往往不高,他们只不过反映了老百姓向往过好日子的迫切心情。好日子不会自己来,因此总要有个“大神”级别的人物出来帮帮忙做做历史推手才行,所以世道越乱,这种神奇古怪的故事就越多。北宋有个大文豪叫杨亿,他曾经讲述赵匡胤出生时发生的灵异事件(见于《杨文公谈苑》)。说赵匡胤老家在洛阳一个叫夹马营的地方,他生下来的那天夜里,红光满屋,整个房子远远望去就好像着火了一样。皇帝近卫部队军官赵弘殷的夫人杜氏,就在这神奇的红光中生下了赵匡胤。更不同寻常的是,据说这个新生儿“胞衣如菡萏”,什么是“菡萏”?实际上就是荷花文雅的称呼。“胞衣如菡萏”,是说那小孩的胞衣就好像荷花的花瓣一样。这一场景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叫《那咤闹海》,那个古灵精怪的小那咤生下来的时候,也是包在荷花瓣中。这个创意大概还是来自赵匡胤出生的故事吧,古人还真是有想象力啊。光有点荷花瓣还算不了什么,更不可思议的是,小赵匡胤生下来香气扑鼻,而且这香味比进口法国香水还耐久,据杨亿说是“营前三日香”,意思是,三天之内,夹马营的人都能闻到这浓郁的香气。就为了这个原因,赵匡胤的小名就叫“香孩儿”,而他们家住的那个小区本来不是叫夹马营吗?后来就改名字叫“香孩儿营”。
这个故事,南宋人王称在《东都事略》也讲过,只不过在这本书中,他说“昭宪皇后尝梦日入怀而娠。生之夕,光照室中,胞衣如菡萏,体被金色,三日不变。”书中加了个赵匡胤母亲杜太后梦见太阳而怀孕的情节,把“营前三日香”,改成了“体被金色,三日不变”,身体皮肤像被镏金一样,过了三天那层金颜色还不退——“香孩儿”这下子变成了“金娃娃”了。不仅如此,赵匡胤小时候还经过“易学大师”陈抟的鉴定。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五代乱世之际,兵荒马乱的,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用担子挑着赵匡胤、赵光义哥俩逃难,当时这位终南山的活神仙、“易学大师”陈抟,正云游四方,给人家免费算命,正好遇到累得呼哧呼哧喘的杜夫人,要说人家陈抟怎么是活神仙呢,他打眼一望,不得了不得了,面前这个小女人可不是一般的人(当然不一般,挑着俩孩子呢),再看看两个筐子里的孩子,那就更不是普通人了,分明是两个活生生的真龙天子啊。要不说这神仙就是有文化,他当场大声朗诵了两句诗:“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五代乱世纷争,老百姓生灵涂炭,皇帝都是山寨版的,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真龙天子”在那时候可是稀缺资源,更何况一下子出现两条龙子,真不得了,看来五代乱世要结束了,天下太平的日子不远了。陈神仙是道教名人,人们坚信他不会是大话王,但这个故事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宋太祖生于公元927年,宋太宗生于公元939年,哥俩正好差十二岁,一个二零后,一个三零后,一个步入青春期了,一个还在咬着奶嘴,根本玩不到一块儿去。再说了,杜太后毕竟是个女人,就算可能比较壮吧,挑到一副担子上,一头重一头轻的,也实在不大好协调。不过故事也就这么一说,你不能都信,也不能都不信。这个看似很荒诞的小故事里,有一个内核是真实的,那就是杜太后确实担负着天下太平的重要使命,而赵匡胤(甚至包括他的弟弟赵光义)就是那即将救百姓于水火的大英雄。
类似的传说,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中国人喜欢神化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总会找到或制造一些传奇故事来抬高他们的出身。这些传奇故事无非有这么三个来源,一是出自文人闲谈,二是出于史官编造,三是来自民间传说,故事本身真真假假实际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这些故事的时代心理,它们只不过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世道乱得太久了,是需要一个大智大勇的超人来改变一下了,这大概是一种民心所向吧。
虽然讲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宋朝人自己,那北宋的杨亿、欧阳修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大学者,南宋的王称也是个著名的史家,但这些神奇的故事也就是那么一说,对它们证伪没有什么价值,证真也不大靠谱。下面我们说点更靠谱的事情吧,那就是赵匡胤的顽童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