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王跃文创作的散文随笔集,集中阐述了他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之路,从农村青年出身到成为文学大家的创作之路,并详尽地表述了他的文学生涯及其创作观点,贯穿了他本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家乡深邃而细致的思考。
王跃文,当代作家,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党组副书记。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爱历元年》及小说集多部。曾获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省文艺奖,以及鲁迅文学奖。
1、我妈妈是颇以家庭功臣自居的,常说自己到王家几十年,就是同别人斗过来的。妈妈能说会道,性子刚烈,不怕事,不信邪。父亲在“文革”中挨整那些年,的确搭帮(方言,指依靠、多亏)妈妈撑着。家里风雨飘摇几十年,也多亏妈妈敢同别人争斗,不然家人会遭遇更多的灾难。可也正是她几十年的斗争生涯,让她养成了好斗的性格,有时候心硬如铁。母亲越到老年,越是不可理喻。她有许多似是而非、稀奇古怪的做人和治家理念,半新半旧、半通不通、半开明半固执,那是不允许任何人违抗的。我们做儿女的,只好顺着她,或者阳奉阴违。阖家老小越是敬重她,顺着她,就越让她的控制欲膨胀。村里人也都尊敬她,几乎把她尊为祖婆了。恰巧她在村里宗族里面辈分也很高,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摆不平的,搬她出马,她几句话就能让人家信服。但是最了解她老人家的,毕竟是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她说的话在家里不灵验,她就怒火万丈。除非儿女们佯装顺着她,不然家无宁日。老人家的自我感觉越好,家里人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妈妈这些让人难以适应的性格是慢慢形成的,她年轻的时候并不如此。当众人拥戴她并肯定了她的地位时,她渐渐异化成了家庭暴君。
我的父母属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养育儿女的方式同别人没什么区别。那时我们村里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父母那代,信奉棍子底下出好人,小孩子挨打是家常便饭。我母亲最得意的事,就是我大哥成家当爹之后,还被她打了一顿。“他崭新一件背心衣,被我扯得稀烂!”年迈的妈妈现在说起这事,还眉飞色舞。一家人拉家常,妈妈说起自己当年打小孩的事,我们兄弟姐妹听着,只是笑笑。
我相信天下母亲都是有爱心的,她们也许什么都舍得放弃,却唯独不能放弃孩子。
我最困难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后的两年时间,关于我的谣言很多,有的说我被抓起来了,有的说我被监视居住了,有的说我已出国避难了,有的干脆说我人已被灭了。
有一回,外省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要找王跃文老师。我说我是王跃文。他反复问,真的是您吗?原来,他们那地方传言,说我已不在人世了。还有人发来匿名电报,对我表示声援;那段时间给我写信的朋友也特别多。我的真实处境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外头传起来就吓人了。我自己倒不担心什么,只是唯恐家里人害怕,特别怕家里老人受不了。
我平时都是一个星期给老家打一个电话,那段时间我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去,同爸爸妈妈拉拉家常。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的状态很好。可是,有一天,我正在家吃晚饭,门铃突然响了。我开门一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我的父母来了。平时父母到长沙来,都会先打电话告诉我,我会去车站接他们。但是,他们这次没有事先告诉我,突然就来了。我明白,两位老人就是想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看看我到底好不好。我把父母迎进来,端茶倒水请他们坐下。我已经多年没流过泪了,那天我就像当年的母亲,躲在洗漱间不停地洗脸。我的泪水忍不住。吃过晚饭,妈妈正式说话了:儿子,你写的书我和你爸爸都看了,你没有写半个不该写的字。你不要怕,城里过不下去了,就回老家去,家里还有几亩地,饿不死你的。我的母亲只是粗通文墨,却懂得天下的大道理。我敬仰我的母亲。
我妈妈现在已经80多岁了,我父亲比我妈小一点点。我现在很依恋一种生活,就是每一次回到老家去,什么事都不干,跟老人家坐在一起聊天,听我妈妈说那些说过100次的旧故事。老了以后妈妈根本不知道很多事是她已经说过好多次了的,反正就是三番五次跟我说。 妈妈每一次都把那些老皇历当作一个新鲜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有时候假装没听过,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妈妈,这个事情您已经是第105次说了。就是逗一下她。妈妈就说,好啦,我不说啦。这种感觉很温暖。可我突然又会想到,他们有一天会离去。这时候,我就黯然神伤。
2、官场是围城
有时候官员讲究级别,就像三流演员摆谱。三流演员露面,本来没人认识他,更不会有人围观,却故意弄些马仔左右拱卫。老百姓喜欢看热闹,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都跑来看。围上去的人越来越多,三流演员就从这种假造的场面中获得满足。
我是把爱情当成宗教来信仰的。
爱情最开始时总是“我需要你”,如饥似渴,如火如荼。不知不觉中,爱情就会变成“你需要我”。我们急不可待地反复去怀疑,去求证,去追寻,只为了让爱人说一句:“亲爱的,没有你我不能活。”说到底,爱情的真正含义就在于奉献和牺牲。只有我们毫不怀疑地感觉到“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幸福才会真正降临。
你被深爱着的人所需要,你有福了。
4、追求清明平和的生活
优雅是一种外在的姿态风度,可以由环境熏陶和后天修炼而得,无关乎内在灵魂。戈培尔下达杀人命令时正欣赏着巴赫的音乐,还不优雅?我所向往的清明平和,则是一种理性智慧的人生态度。这种境界说到底就是善于放弃,能够在滚滚红尘中毅然抽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