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解之谜(中国卷)》荟萃了中华文明史上匪夷所思、具探索价值的谜题。全书由文明考古之谜、历史悬案之谜、历史名人之谜、自然奇观之谜、古代科技之谜和文化民俗之谜六大部分组成,内容丰富翔实,不但披露了谜团背后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且直击隐含历史玄机的种种巧合,以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对谜团的相关疑点进行解析、叩问和追寻,生动地展现了未知世界的诱人魅力。
《人类未解之谜(中国卷)》:
在乾陵北侧的司马道上,有两块高7.53米的石碑,西面为“述圣碑”,碑文由武则天撰写,唐中宗书写,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东面则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刻有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图案;碑体无一字。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立一块“无字碑”呢?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太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说武则天罪孽太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取高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取皇位;第二,她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她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期则处于最低处;第五,在她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破坏了国家统一。因此,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她是无颜为自己立传的,只能用无字碑来敷衍搪寨。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立无字碑立得真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执政期间,施政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时期,唐太宗开创的治世仍在延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复杂的局势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政治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执政期间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而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她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特权贵族。武则天逝世当年已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
她知道对于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难封悠悠众口,因此决定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
武则天立的无字碑为后世出了一道难题,关于它的目的,人们至今还争论不休。
1992年6月2日,浙江省龙游县石岩村的几位村民将凤凰山麓上一个地下洞窟的水抽干时,发现洞下面竟是一处庞大的地下工程,这就是龙游地下石窟群。
该石窟群包括近80座石窟,体积约为160万立方米,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已发掘的石窟洞内四壁从上到下笔直而平整,洞顶切割得非常精确,凿痕线条清晰,匀称细密。从洞口至洞底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洞窟唯一的出入口均在顶部,洞口呈长方形,左侧有一道直达窟底的梯级。石窟在进入洞口之后向下、向前和向右扩展开去,除了几根支柱外,窟里没有其他的间隔。到深约30米的地方,这些石窟的平均面积已达到1000平方米,平均体积达到35000多立方米。这些石窟有些相邻,有些分散,相邻的并不相通,高高低低布满山中。整个石窟的建造工艺水平相当高,遗憾的是,洞内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留给后人,只是在洞壁上有一些奇特的符号和图腾,如石刻的马和鸟的图像等。石窟究竟是谁、在哪个年代、为什么而建造的?这些疑问至今没人能解释清楚。根据洞壁上的图腾和符号,有人认为此石窟是古代越人所造。但也有人认为那些符号是甲骨文之前的象形文字,据此判断,石窟是比甲骨文字更早的史前时代的产物。然而,即使是现代工程师,利用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要想开凿出80座石窟来,其工程难度也相当大,而早在几千年前,开凿者是怎样解决如此庞大的工程的设计、勘探、测量、照明、废料运输、地下抽水、排水等一系列难题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工具和设备来切割洞顶和洞壁的?真是有点匪夷所思。
至于龙游石窟的建造原因,有人说它本是古代的“采石场”,有人说它是“帝侯墓穴群”,有人说是“古代宫殿”,也有人说是“官方战备仓库”“道家福地”“军事基地”“巨石文化”……说法虽多,但基本上都是一些猜测,很难说有多少可靠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