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有关大战略缔造的研究,多从政治精英的视角,考察大战略的生成机理,对社会大众与国家大战略缔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战略框架下的社会大众要素,缺乏足够系统、连贯的阐释。本书聚焦社会大众与国家大战略缔造之间的关系,主要阐述了“社会大众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探究了政治精英如何发挥智识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考察社会大众诸要素对大战略四大核心要素(大战略目的、手段、关系及估算)的影响,揭示了客观存在的社会大众要素对大战略缔造的制约。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本书还选取了伯罗奔撒战争中斯巴达大战略缔造、1830—1900年英国大战略转变两个战略史案例,进一步具体阐述了社会大众要素与大战略缔造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结语部分,本书还总结了社会大众影响大战略缔造的三种主动性机理。
余金城,1972年生于安徽舒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战略方向博士毕业,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教师、中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政治传播、中国外交战略和台湾问题。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现代传播》《当代世界》等刊物公开发表有关国内舆论和对外安全政策方面的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编著作两部,撰写研究报告多篇。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
第一章社会大众与大战略分析框架
第一节“社会大众”概念的界定
一、“社会大众”概念内涵的界定
二、“社会大众”概念涵盖范围的历史概览
第二节国家大战略缔造的层次及社会大众在其中的位置
一、国家大战略缔造的概念界定
二、国家大战略缔造的层次
三、社会大众在国家大战略缔造层次中的位置
第三节一种大战略分析框架:国家大战略缔造中的社会大众要素...
一、大战略分析框架的核心要素
二、社会大众与国家大战略缔造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大战略分析框架中的社会大众要素考察
四、社会大众对大战略缔造过程的制约
第二章社会大众的特质与政治精英的决策
第一节社会大众的双重特性:理性与激情
一、社会大众的理性
二、社会大众的激情
三、理性与激情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第二节社会大众的权力内涵:数量与质量
一、两大问题的政治实践
二、两大问题与国家权势
第三节社会大众的能力及其被政治精英的认知
一、心理环境、操作环境与国家大战略缔造
二、大战略缔造环境中的社会大众
三、社会大众的能力与大战略艺术
第三章社会大众塑造大战略缔造的途径:政治参与
第一节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
一、合法的非暴力政治参与方式
二、合法的暴力政治参与方式
第二节“非法”的政治参与方式
一、“非法”的非暴力政治参与方式
二、“非法”的暴力政治参与方式
第三节政治不参与现象
第四节政治参与和国家大战略缔造.
一、政治参与对国家大战略缔造的影响
二、政治精英对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施加智识性影响
第四章影响社会大众参与大战略缔造的原因/动机:认知、利益、文化
第一节心理解释:认知
一、个体认知因素
二、群体认知因素
第二节理性选择:利益
一、利益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二、利益的理性选择
第三节观念因素:文化
一、文化的共享与多样性特征
二、政治参与的文化解释
第四节原因/动机与大战略缔造
一、原因/动机对大战略缔造的制约
二、政治参与原因/动机与大战略动员 第二部分历史经验考察
第五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斯巴达大战略—社会大众诸要素探析
第一节社会大众的能力与大战略缔造
一、数量问题
二、质量问题
三、能力要素对大战略缔造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
第三节社会大众政治参与原因/动机对斯巴达大战略缔造的影响...
一、认知理性的不足:大战略手段选择的偏爱与过度自信
二、利益的调整与碰撞:大战略根本目的的平衡性难题
三、文化的整合与冲突:大战略的得与失
第六章大众政治时代的英国大战略的变化(—)
第一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大战略缔造的社会动力基础
一、现代社会大众的基本力量结构
二、分层大众的基本价值诉求
第二节国内社会政治变革对大战略缔造环境的影响
一、国内社会政治变革
二、国内社会政治变革对大战略缔造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从保护主义到自由主义:大战略变化的结果
一、经济和社会政策
二、资源配置方式
三、军事战略目标与行动模式
四、对外政策
结语:社会大众影响大战略缔造的三种主动性机理
主要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图-大战略缔造的过程
图-社会大众与国家大战略缔造之间的复杂关系
图-社会大众要素层次结构
图-三类政治情感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图-四个象限位置与国际地位
图-社会大众的合法政治参与
图-斯巴达人的合法政治参与
图-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人战略思维模式的演变
图-大不列颠、法兰西、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政府支出比例的
长期变化
表-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方式
表-大战略分析框架中考察社会大众要素的常在问题
表-A、B、C、D四国社会大众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数据
表--/年英国政府支出份额及比例
表--年间英国陆军、海军开支份额及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