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要有三大突破
会计教师压力、生存状况及幸福指数调查
宁波大学会计学硕士点申报
……
《奋斗与拥有:郭强华会计教育改革文集》辑录了作者近30年来从事会计教育工作公开发表和未发表的50篇文章,包括指导学生共同撰写的调研论文。内容涉及教改理论、教研调查、教改课题、专业建设、学科竞赛、学术质疑与教学杂文等方面。
打开《奋斗与拥有:郭强华会计教育改革文集》,作者带你进入会计教育创新教法课堂,反省会计教育十大弊端危害,讲解会计教育课题、重点专业申请技巧,以及指导学生论文与学科竞赛,通过学术质疑现身说法论文创新的要义,还有“喝酒与做学问”的轻松雅逸笔致。
请名人写“序”历来是著书者的追求与念想。如果要丢下面子来换“光彩”,也不过是多了层麻烦和俗气。然而“自序”有直抒胸臆的畅快和笔触灵魂的自由。
我的妻子是高级会计师,担任过集团公司副总,以及两家公司财务总监。在这里我无意“炫妻”,是她的评论触动了我的神经。她认为目前很多会计工作者,单说做账没问题,主要是缺乏会计视野和做事格局,不能从集团利益和战略考虑会计工作。这番话是对那些埋头只教会计处理老师的提醒,引发了我对会计创新教育的思考。
我能出这本集子得益于“宁波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2012年,我主持申报的项目获得了宁波市教育局的“宁波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总体思路是“以著书立说、会议讨论与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水平”。此后,我沉浸在整理书稿文论中,重温了昔日写作的幸福时光。
本书辑录了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论文,其中也有我指导学生合作撰写的调研论文。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要有三大突破》一文发表在2000年第1期的《南开管理评论》上。虽然过去了16年,但文中观点历久弥新。文章认为教材编写有两个方面的“并发症”:一方面跳不出会计准则、制度框框,你有的内容.我写;你没有的内容,我不敢越雷池半步。学术上的缩手缩脚导致教材“平庸”,结果是名校与一般院校的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大同小异,缺乏风格特色,更谈不上“金牌”教材。另一方面这种僵化写法,又使许多作者对国内外会计理论变化、会计实务发展熟视无睹,对学生的改革愿望与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新课题更是不屑一顾。他们不讲会计的现实性和实用性;相反,却去追求会计学科体系的完美性和永恒性。翻阅当前会计教材仍能印证我当年的观点。
2001年,我受邀参加了由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主旨演讲了论文《中国会计教育现状分析——来自大陆14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这篇论文的写作冲动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某教授的刺激言论。他说:“大陆会计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教授的品质”,然后,话锋一转:“大陆会计教育主要优点在于学生品质”。如此反差,简直要让大陆教授愤怒,我很不服气。为此,与学生共同设计了《中国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调查问卷》。调查了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4所具有代表大陆会计教育水平的高校的会计系大三、大四本科生。我们的目的显而易见:了解和掌握中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现状的评价和教学改革愿望,为人们认识大陆会计教育现状,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演讲结束后接受了中国香港《星岛日报》记者专访,我再次重申大陆会计教育并非如海外教授所言那样的“糟糕”。一个星期后刊登在《星岛日报》的专访文章多处观点曲解了我的原意,变成了对大陆会计教育的挞伐,由此“佩服”中国香港记者“妙笔生花”的本事和“业界良心”。
郭强华,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现任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会员、宁波大学商学院会计与审计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其中一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一项;主持教育部课题两项;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两项。出版专著《廉政审计查处机制研究》、《廉政审计》、《反洗钱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视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方法与实证研究》五部。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获得浙江省省级奖两项,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一项,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科成果三等奖三项,宁波市社科、自然科学优秀奖三项。2011年被评选为宁波大学“阳光教授”。2013年获得宁波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获得“宁波大学人文社科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学生评为“宁波大学商学院*美教授”。
教改理论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要有三大突破
会计创新教育模式与教法
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四面出击创新会计教育
中关现代会计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会计教育国际化:从学历认定到办学体制
教研调查
中国会计教育现状分析——来自大陆14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
方向的调查报告
会计教师真情告白:会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对100位高校会计教师的调查报告
会计教师压力、生存状况及幸福指数调查——来自全国15省市近700份问卷调查
关于当前会计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调研
你是学生心目中的最佳会计教师吗?——来自浙江七所高校500份问卷调查
浙江高校会计教育水平如何?——基于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学生对会计教师的九大不满——来自浙江高校的调查
会计教育弊端调查——来自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网络的调查
金融危机下会计毕业生的就业认知、求职困境、自我认识、工资福利
期许与就业愿望的调查——来自浙江6所高校的调查数据
会计考证:我们既爱又恨——来自浙江的调查报告
教改课题
“立体交互式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宁波大学会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的总结报告
宁波大学审计实验室建设研究
《审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
宁波大学自主设置会计学硕士点申报书
“一联多、嵌入式、全覆盖”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宁波大学会计专业建设国际化创新案例
指导学生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
地方财政应对“营改增”税收流失的对策研究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若干问题调查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实证探究——基于公司内部治理视角
地方性债务审计管理研究——基于N市政府债务审计情况分析
学科竞赛
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浮云遮月终有时不信东风唤不回——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肯定商学院学生科研团队纪实
学术质疑
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
中国审计改革模式只有两条路可走吗?
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之争说明了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三层次假说:经济责任审计、廉政责任审计和政治责任审计
研究创新
上市公司CsR报告的潜在价值、市场分析与审计方法框架构想
审计制度创新与职务犯罪预防.
基于“惩防体系”的“廉政审计”研究
中国会计人对制定全球统一高质量准则的贡献
教学杂文
CPA考试:像雾像风又像雨
审计风险白皮书
做账是要有底线的——《初级会计学》自序
李金华是谁?——《新概念审计学》自序
查找假账的七种武器——《注册会计师审计视野》自序
喝酒与做学问
个人自传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