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和国家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任务,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的前提下,细致检视了国内外城乡形态研究的前沿成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乡发展历史及其形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区)中心带动形态、农村内生驱动形态、城乡关联互动形态等三种类型的新型城乡形态,并对其分别以案例形式进行了典型研究。同时,本书对如何以“历史耐心”实现城乡区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城镇体系完善、城乡产业链结与金融发展、城乡形态合理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以及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和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针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财税制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发展、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系列化对策建议。
李泉(1976. 8 -),男,汉族,甘肃宁县人,管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教授、区域(金融)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类、重点类及面上研究项目;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思想战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财经科学》、《社会科学家》、《新疆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副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发展区域经济学通论》、《现代区域经济学通论》专著4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城乡一体化
二 新型城乡形态
第二节 研究背景
一 国际背景: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以不同形式盛行全球
二 国内背景: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体内容
三 政策背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任务与难点内容
一 研究任务
二 难点内容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进展与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第二节 城乡形态问题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进展与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第三章 城乡结构系统及其形态演变
第一节 城乡结构与城乡系统
一 城乡结构
二 城市系统
三 乡村系统
四 城乡一体化模型
第二节 经济发展史中的城乡形态演变
一 传统农业经济时代的城乡形态
二 现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城乡形态
三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乡形态
四 城乡发展中的文化形态变迁
第四章 中国城乡发展实践及其形态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形态演变与发展
一 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发展实践
二 计划经济制度下城乡发展的反思与检讨
第二节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形态演变与发展
一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城乡发展实践
二 市场经济制度下城乡发展的反思与检讨
第三节 中国城乡发展实践与理论总结
一 中国城乡区域体化发展实践
二 中国30多年城乡发展的理论总结
第五章 中国新型城乡形态发展研究
第一节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
一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类型与发展机制
二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普遍实践
三 城市(区)主导带动形态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农村内生驱动发展形态
一 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演变机制
二 中国农村发展的典型实践
三 农村内生驱动形态的演变趋势
第三节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
一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的理论阐释
二 成-渝统筹城乡关联互动发展的实践
三 城乡关联互动发展形态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新型城乡形态的一个尝试性总结
一 新型城乡形态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特殊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 中国现阶段的城乡一体化存在多种新型城乡发展形态
三 合理化的城乡形态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 新型城乡形态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
第六章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借鉴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实践
一 不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乡发展的共同经验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发展实践
一 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
二 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城乡发展问题
三 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的共同经验
第三节 国外促进城乡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
二 重视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发挥是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三 构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机制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
四 特定时空存在适于不同区域的城乡发展形态或模式
第七章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制度创新
一 土地制度
二 户籍制度
三 财政金融制度
四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二 城乡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
三 农村水利与科技服务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的社区治理
一 城市社区发展及其治理
二 农村社区发展及其治理
三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
一 城镇增长中心的带动辐射机制
二 乡村城镇化的内生驱动机制
三 基础设施的公共关联机制
四 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机制
第八章 中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
一 立足不同阶段形态,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 立足城乡产业链接,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支撑
三 立足城乡制度变革,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四 立足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 立足改革发展动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
六 立足城乡发展规划,提升城乡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未来趋势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
我们发现,只有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长期困扰城乡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有迎刃而解的可能性。本书所探讨的正是这样的新问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亦即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些主要研究任务与难点内容。
一研究任务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是城乡居民及其社会经济活动在特定区域层面的现实反映和表现形式,是具有自组织特征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城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物化形态,是城乡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产生活组织形式的综合表现。从本质上讲,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新型城乡形态都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因此,本书主要围绕以下重点任务展开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城市与乡村是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国民财富创造的主要区域。由于它们各自在生产的集中性和聚集特征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别,因此人们对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定位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新增长理论将城市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结构主义者则将农村视为区域发展的边缘地带。城乡形态、城乡关系及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在城乡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空间组合形式,也是城乡区域发展的内容与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消除城乡区域间的要素市场流动壁垒,加速城乡全域性市场一体化进程,能够为城乡区域经济增长开辟更大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应该构成中国城乡一体化政策制定中的重要议题。随着知识、创意或人力资本外部性等现代因素在城市层面对于财富创造所具有的支撑功能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