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悲剧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在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发展与贡献中,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发展轨迹,既在整体层面上提出了悲剧与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逻辑演进和发展线索,又对卢卡奇、戈德曼、本雅明、威廉斯、伊格尔顿等各自代表性的悲剧理论作了具体的分析。第二部分悲剧与现代性主要阐述了现代性与悲剧观念的演变、悲剧与意识形态、悲剧与现代自由以及现代社会中对邪恶的辩证态度,同时还指出悲剧性现代性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审美范式的重要转型。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则分析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在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影响下艰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了从政治象征到民族寓言的悲剧性的表达范式,同时对鲁迅的“价值毁灭”与本雅明的悲剧“理念”进行了比较性解读,提出鲁迅的悲剧定义与本雅明的悲剧理念在表达方式上其实是一种异质同构的互文性关系,体现的都是对现代性震惊的悲剧性反应。
肖琼,女,1972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目前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主持2011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学与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主持并完成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研究”以及其他校级课题多项。参与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参与并完成2009年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西南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2014年论文《鲁迅的“价值毁灭”与本雅明的“悲剧理念”》被《新华文摘》2014.12论点转载;论文《论雷蒙?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4全文转载;论文《谁是悲剧英雄》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11全文转载;论文《情感结构与悲剧经验》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5收录。2012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学术研究文库”全额出版资助并出版了专著《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研究》(2013)。
2011年论文《论雷蒙?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获云南省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1-2013年获云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