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2版)》分为总论、资金筹措与分配、资金投放与应用、财务管理专题4个模块,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切入点,以价值评估为核心,以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和阅读指引,可供读者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理解和应用。
《财务管理(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企业培训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财务管理是关于企业如何有效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科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合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有利于企业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经营失误,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适应企业竞争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变化,对教材进行修订,推出了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在结构体系上,协调财务管理的内在逻辑规律与初学者的思维理解规律,使读者便于系统地理解和把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在内容上,既立足于国际惯例,又结合我国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财务管理一般原理和方法的阐述遵循市场经济中通行的国际惯例,而应用和实务则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加以说明;不仅阐明有关的理论与模型,还说明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使读者学以致用。
3.在写作风格上,强调严谨性和可读性并重。在保证概念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使有关问题的论述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并通过大量实例帮助理解有关模型和分析工具及其运用。
本教材共分4篇12章,包括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一篇为财务管理基础,包括概论、财务估价和财务分析,主要论述基于目标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理解、学习后续内容奠定基础。第二篇为企业资金投放与运用,包括投资决策基础、投资决策应用和营运资本管理,主要阐述企业的投资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第三篇为企业资金筹措与分配,包括筹资决策基础、筹资方式、企业利润分配管理旨在介绍筹集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第四篇为企业财务管理专题,分别介绍企业并购、破产,以及国际财务管理。
本教材由刘秀琴主编,高玉香、耿黎为副主编,编写分工如下:刘秀琴编写第1章、第2章、第6章、第9章,高玉香编写第3章、第10章,耿黎编写第4章、第5章,马龙波编写第7章、第8章,曹丽萍编写第11章,朱允华编写第12章,全书由刘秀琴统稿。
本教材是一部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学生使用所编写的教材,同时也适合非经济管理类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企业培训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的写作参考了大量文献,在此谨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学识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斧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导论
1.1 财务管理概述
1.1.1 企业财务活动
1.1.2 企业财务关系
1.1.3 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2 企业组织的类型
1.2.1 独资企业
1.2.2 合伙企业
1.2.3 公司制企业
1.3 财务管理的目标
1.3.1 利润最大化
1.3.2 股东财富最大化
1.4 企业价值的实现
1.4.1 企业价值的存在
1.4.2 企业价值的创造
1.4.3 价值创造的组织保障
第2章 财务估价
2.1 财务估价概述
2.2 时间价值
2.2.1 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2.2.2 年金的计算
2.2.3 时间价值计算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2.3 证券估价
2.3.1 证券估价原理
2.3.2 债券的估价
2.3.3 股票的估价
2.4 风险与风险报酬
2.4.1 概念
2.4.2 单项风险报酬的计算
2.4.3 证券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2.4.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3章 财务分析
3.1 财务分析概述
3.1.1 财务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3.1.2 财务分析的内容
3.1.3 财务分析的方法
3.2 比率分析法
3.2.1 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3.2.2 营运能力比率分析
3.2.3 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3.2.4 发展能力比率
3.3 财务综合分析
3.3.1 杜邦分析
3.3.2 沃尔评分法
第二篇 企业资金投放与运用
第4章 投资决策基础
4.1 投资概述
4.1.1 投资的意义
4.1.2 投资的分类._
4.1.3 投资决策的依据
4.2 现金流量的估算
4.2.1 现金流量的概念
4.2.2 现金流量的构成
4.2.3 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4.3 投资决策指标
4.3.1 净现值法
4.3.2 获利指数法
4.3.3 内含报酬率法
4.3.4 回收期法
……
第三篇 企业资金筹措与分配
第四篇 企业财务管理专题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第2版)》:
1.3 财务管理的目标
著名管理学家H.A.西蒙(Herbert A.Simon)曾经指出:“如果说管理就是设法让一群人‘完成任务’,那么,在究竟要完成什么任务的问题上,目标是一个主要的准则。”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一项财务决策是否有效的依据,在研究公司财务管理决策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晰财务管理的目标。
可选择的财务管理目标似乎很多,比如组织生存、击败竞争者、销售或市场份额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产值最大化等,尽管这些只是可以罗列的部分目标,以其中的任何一个作为目标,都会带来问题。例如,增加市场份额或单位销售量很容易,所要做的只是降低价格或放宽信用条件。同样,总能通过舍弃一些诸如研究与开发之类的工作来降低成本。不考虑成本和净收益,一味增加产量也很容易实现。而只要不借钱或不冒风险,就能够避免因资不抵债导致的破产。由此可知,把这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目前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两种观点。
1.3.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强调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相对于产值最大化,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追求利润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与价值,利润越大,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因此,利润最大化就被顺理成章地设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历史的角度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从19世纪发展起来的。当初企业资本结构特征是自筹资金、私人财产和单个业主。单个业主增加个人财富的目标可以简单地通过利润最大化得到满足。如今,现代企业是以有限责任和两权分离为特征的,是业主和债权人投资、由职业经理人负责控制和指挥的。此外还有许多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如客户、雇员、政府及社会。在企业治理结构发生变化后,企业利润最大化观点的缺陷开始显现。
首先,利润最大化没有充分考虑取得利润的时间。例如,有A、B两个投资项目,A项目的利润是100万元,B项目的利润是110万元,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B项目显然是首选。但如果A项目的利润在投资当年即可获得,B项目的利润要两年之后才能够实现,那么,选择B项目是不是最优决策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显然,对于同一笔资金,流人企业的时间越早,其价值越大,也就是说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利润最大化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明确今天收获100万元和两年以后收获110万元的优劣,因此,财务决策时不能仅将利润最大化作为标准。
第二,利润最大化忽略了未来获取利润时所承担的风险。投资项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某企业的投资项目风险较大,其未来每年预期利润的风险也就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比较利润而不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不顾风险追求最高的利润。仍以A、B两个投资项目为例,假设B项目的利润也是在投资当年就可获得,A项目的100万元利润全部为现金收入,而B项目的110万元利润全部是应收账款。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B项目无疑还是最优选择,但应收账款显然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赊欠方的信用恰好较差,该决策的准确性就值得质疑。在现实中,不同项目蕴含的风险会有差别,高风险的项目往往被要求有较高的收益作为补偿。因此,如果只考虑利润最大化而忽略风险因素,将导致错误的决策。
第三,利润最大化忽视了投人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不同于基于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对利润的衡量,会计利润在结算时仅仅考虑了债权人投入资金的成本,即利润是已经扣除了借款利息后的结果。但是企业资金的另外一个来源——股东(所有者)提供的那部分资金的成本在计算中被忽略了。换句话说,利润最大化忽视了股东的利益。
第四,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推迟必要的维修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短期会计利润,但这却会使企业的长远利益受到损害,影响企业长期利润的实现。
第五,利润不能准确反映真实实现的企业价值,有可能被人为操控。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度量,而对于同一经济问题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使得利润有时候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例如,有些企业通过出售资产增加现金收入,表面上增加了利润,但是企业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此外,其他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也可能影响企业的利润。
由此可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是对经济效益的浅层次认识,存在片面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