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能够思想的苇草
本书节选了帕斯卡《思想录》中关于社会、人生等的哲学思考。《思想录》是帕斯卡的代表作,而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它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适读人群 :喜爱外国散文的读者,必读经典作品的中学生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译者的话 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是十七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1962年在帕斯卡逝世三百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曾决定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以表彰他对科学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帕斯卡十六岁时就撰写了题为《圆锥截线论》的数学论文,其中论证的几何学定理至今仍称作帕斯卡定理。十九岁时,他制作出能够进行百位加法运算的计算机,这是科学技术史上人们知道其细节的最早的计算机。1646年,帕斯卡开始研究被传统神学列为禁区的真空问题。1647年初,他面对五百多名观众成功地进行了关于真空的物理实验,其结果之完美打破了认为真空不可能存在的传统观念。由于真空实验的成功,无神论者获得了最有力的武器。帕斯卡也为此与当时法国官方神学派别耶稣会派进行了最初的论战。1646年至1647年,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重复进行了关于大气压的实验,他在不同高度分别观测气压发生的变化,这一工作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帕斯卡极其重视定量观测的研究方式,在实验科学初兴之际,表现出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帕斯卡还发现气压和液压有对应的关系。他最早阐述了密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某一部分的压力变化毫无损失地传递到流体各部及容器壁的定律,这一定律被命名为帕斯卡定律。他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这一规律也被称为帕斯卡定律。“帕斯卡”,还被确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帕斯卡实际上还是概率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组合论的奠基人之一。 帕斯卡还曾作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投身政治斗争。1655年,他一度住进当时法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心波尔·罗亚尔修道院。他为支持反专制、反正统的神学派别詹森派而化名撰写的《致外省人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其中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1656年,法国政府查封了波尔·罗亚尔修道院。数年之内,政府与官方的正统教会耶稣会对进步的知识分子的迫害反复不已,然而帕斯卡始终没有屈服。1661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有人向他谈起《致外省人书》,并问他是否追悔写过这些东西。帕斯卡答道:“追悔?走开吧!如果我再写,我要写得更为强硬!”在恐怖气氛中,詹森派主要活动家阿尔诺特等决定妥协,以保全自己的组织和财产,而帕斯卡却毫不退让,他决心卫护真理,并蔑视以前的朋友们的动摇。他说:“如果这些人还保持沉默,石头也要呼喊了!”1662年,他以始终不屈的精神,在孤独之中结束了人生的行程。 帕斯卡这位杰出的天才只活了39岁。在他生命的后一阶段基本上已不再致力于科学研究。费尔巴哈曾引述帕斯卡这样一条札记:“要通过写作来反对那些对知识的探求穿凿过甚的人:笛卡尔。”(《费尔巴哈全集》第5卷,原文见《思想录》,L553,B76)虽然脱离了科学研究,他却使自己的思想和才能在人的科学方面放射出更灿烂的火花。他以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质投入社会斗争和哲学探索,因而其信念之坚定、追求之执著,以及才思之敏捷、论证之确切,都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帕斯卡继承和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他又以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来体现的思想为主导,指出了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他还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人性以及世界、社会、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他的论述中每每可以看到辩证思想的光辉和积极进取的战斗锋芒。后来许多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从伏尔泰、卢梭到近世的萨特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帕斯卡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从以人道主义作为形式开始,到帕斯卡的时代即完成了一个阶段,帕斯卡作为对人的研究的成果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思想录》,L200,B347)的论断,于是成为流传十分久远的名言。 帕斯卡的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唯心的,但是在怀疑旧的思想传统,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并与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官方的神学理论不屈服地进行激烈论战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意义。他的著作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代初期西欧大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思想与实践。 莱布尼兹的辩证法是十七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辩证法的顶峰。莱布尼兹在1672至1676年侨居巴黎时,结识了与帕斯卡有过共同斗争经历的詹森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尔诺特,并且深入研究了帕斯卡的手稿,受到他的很大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莱布尼兹对算术计算机的研究就受到帕斯卡计算机的直接启发。并且,莱布尼兹提出的成为控制论最初基础的信息观念与奥古斯丁的论点有接近之处,而帕斯卡既是近代概率论的创始人,同时作为詹森派的最突出的理论代表,曾经致力于发扬奥古斯丁的观点。可见,帕斯卡的思想构成了古代和近代思想继承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有的学者认为,从帕斯卡经莱布尼兹到康德这一线索,提供了近代思想史上最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不可否认,帕斯卡著作中包括大量进行神学辩论的内容,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这一命题进行讨论时指出,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恩格斯认为,这一现象“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因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6页。帕斯卡不可能超越时代,提出资产阶级壮大之后方能产生的思想体系。“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去,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同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4页)。即使是超然物外的纯理性思辨也是如此。作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其学说中也“充满了神学的不彻底性”(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4页)。甚至直到18世纪,“克伦威尔和英国人民为了他们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借用过旧约全书中的语言、热情和幻想”(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页)。 当然,由于时代条件以及他本人性格倾向的局限,帕斯卡的思想中必不可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现代唯心主义的某些流派也可以从中探寻出自己的渊源。这些对于有分析能力的读者来说,也不必一一指明,贴上标签。通过本书中部分保留的这方面的内容,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位17世纪杰出思想家的精神全貌。 译者的话 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是十七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1962年在帕斯卡逝世三百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曾决定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以表彰他对科学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帕斯卡十六岁时就撰写了题为《圆锥截线论》的数学论文,其中论证的几何学定理至今仍称作帕斯卡定理。十九岁时,他制作出能够进行百位加法运算的计算机,这是科学技术史上人们知道其细节的最早的计算机。1646年,帕斯卡开始研究被传统神学列为禁区的真空问题。1647年初,他面对五百多名观众成功地进行了关于真空的物理实验,其结果之完美打破了认为真空不可能存在的传统观念。由于真空实验的成功,无神论者获得了最有力的武器。帕斯卡也为此与当时法国官方神学派别耶稣会派进行了最初的论战。1646年至1647年,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重复进行了关于大气压的实验,他在不同高度分别观测气压发生的变化,这一工作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帕斯卡极其重视定量观测的研究方式,在实验科学初兴之际,表现出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帕斯卡还发现气压和液压有对应的关系。他最早阐述了密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某一部分的压力变化毫无损失地传递到流体各部及容器壁的定律,这一定律被命名为帕斯卡定律。他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这一规律也被称为帕斯卡定律。“帕斯卡”,还被确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帕斯卡实际上还是概率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组合论的奠基人之一。 帕斯卡还曾作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投身政治斗争。1655年,他一度住进当时法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心波尔·罗亚尔修道院。他为支持反专制、反正统的神学派别詹森派而化名撰写的《致外省人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其中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1656年,法国政府查封了波尔·罗亚尔修道院。数年之内,政府与官方的正统教会耶稣会对进步的知识分子的迫害反复不已,然而帕斯卡始终没有屈服。1661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有人向他谈起《致外省人书》,并问他是否追悔写过这些东西。帕斯卡答道:“追悔?走开吧!如果我再写,我要写得更为强硬!”在恐怖气氛中,詹森派主要活动家阿尔诺特等决定妥协,以保全自己的组织和财产,而帕斯卡却毫不退让,他决心卫护真理,并蔑视以前的朋友们的动摇。他说:“如果这些人还保持沉默,石头也要呼喊了!”1662年,他以始终不屈的精神,在孤独之中结束了人生的行程。 帕斯卡这位杰出的天才只活了39岁。在他生命的后一阶段基本上已不再致力于科学研究。费尔巴哈曾引述帕斯卡这样一条札记:“要通过写作来反对那些对知识的探求穿凿过甚的人:笛卡尔。”(《费尔巴哈全集》第5卷,原文见《思想录》,L553,B76)虽然脱离了科学研究,他却使自己的思想和才能在人的科学方面放射出更灿烂的火花。他以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质投入社会斗争和哲学探索,因而其信念之坚定、追求之执著,以及才思之敏捷、论证之确切,都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帕斯卡继承和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他又以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来体现的思想为主导,指出了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他还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人性以及世界、社会、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他的论述中每每可以看到辩证思想的光辉和积极进取的战斗锋芒。后来许多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从伏尔泰、卢梭到近世的萨特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帕斯卡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从以人道主义作为形式开始,到帕斯卡的时代即完成了一个阶段,帕斯卡作为对人的研究的成果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思想录》,L200,B347)的论断,于是成为流传十分久远的名言。 帕斯卡的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唯心的,但是在怀疑旧的思想传统,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并与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官方的神学理论不屈服地进行激烈论战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意义。他的著作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代初期西欧大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思想与实践。 莱布尼兹的辩证法是十七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辩证法的顶峰。莱布尼兹在1672至1676年侨居巴黎时,结识了与帕斯卡有过共同斗争经历的詹森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尔诺特,并且深入研究了帕斯卡的手稿,受到他的很大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莱布尼兹对算术计算机的研究就受到帕斯卡计算机的直接启发。并且,莱布尼兹提出的成为控制论最初基础的信息观念与奥古斯丁的论点有接近之处,而帕斯卡既是近代概率论的创始人,同时作为詹森派的最突出的理论代表,曾经致力于发扬奥古斯丁的观点。可见,帕斯卡的思想构成了古代和近代思想继承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有的学者认为,从帕斯卡经莱布尼兹到康德这一线索,提供了近代思想史上最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不可否认,帕斯卡著作中包括大量进行神学辩论的内容,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这一命题进行讨论时指出,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恩格斯认为,这一现象“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因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6页。帕斯卡不可能超越时代,提出资产阶级壮大之后方能产生的思想体系。“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去,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同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4页)。即使是超然物外的纯理性思辨也是如此。作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其学说中也“充满了神学的不彻底性”(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4页)。甚至直到18世纪,“克伦威尔和英国人民为了他们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借用过旧约全书中的语言、热情和幻想”(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页)。 当然,由于时代条件以及他本人性格倾向的局限,帕斯卡的思想中必不可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现代唯心主义的某些流派也可以从中探寻出自己的渊源。这些对于有分析能力的读者来说,也不必一一指明,贴上标签。通过本书中部分保留的这方面的内容,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位17世纪杰出思想家的精神全貌。
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提出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定律(帕斯卡定律),后兴趣转向神学方面。所著《思想录》《致外省人书》对法国散文的发展影响甚大。
目录CONTENTS
译者的话……………………………………1 第一章科学方法的形成…………………1 一科学学术传统法则的批判………………3 认识真理的道路…………………………3 传统法则的谬误…………………………6 二理性思考的原则…………………………8 证明真理的方法…………………………8 真理是易于亲近的……………………12 三精神与文风断想………………………15 敏感的精神……………………………15 作风与文风……………………………18 哲人的高与低…………………………22 第二章从研究人到皈依上帝………………25 一人的世界………………………………27 思考首先从自身开始…………………………………27 人品与人性……………………………………………30 二以爱情开始,以雄心终结……………………………32 人类最自然的感情……………………………………32 激情与理智……………………………………………34 三信仰是辉煌的光………………………………………38 罪人的重新皈依………………………………………38 只有心灵的认真的思想才有价值……………………41 四他的苦难之园…………………………………………49 正直地生活……………………………………………49 基督的光荣……………………………………………51 第三章为了真理…………………………………………57 一撕破伪善的假面……………………………………60 正统与异端……………………………………………60 道德的堕落……………………………………………62 二暴力不能削弱真理……………………………………68 真理永久长存…………………………………………68 我对人世毫无希求……………………………………72 三真理是我全部的力量…………………………………76 奇迹的光芒……………………………………………76 沉默是最严重的迫害…………………………………78 第四章我们是如此不幸(《思想录》第一部)……85 一人生的悲哀……………………………………………87 对真实的敬意………………………………………87 想象力:错误与虚伪的女王…………………………88 必须认识自己…………………………………………95 怠情之不堪忍受……………………………………102 二人之所以伟大………………………………………105 民众和智者引导世界的进展………………………105 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的可悲……………………111 三人的矛盾:卑劣与伟大……………………………116 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116 以刺激和动荡追求安宁……………………………120 哲学家们……………………………………………126 最高境界的幸福……………………………………128 第五章我们的幸福与尊严(《思想录》第二部)…131 一真正的宗教是为了使人类幸福……………………134 为波尔·罗亚尔而作………………………………134 一边呻吟,一边探求………………………………137 信仰与迷信不同……………………………………143 高妙的证明方法…………………………………145 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146 二爱:唯一的训诫……………………………………153 告诉我们救治之道………………………………153 为着所有的人………………………………………155 真正的隐逸…………………………………………155 象征的意义……………………………………157 拉比的教诲…………………………………………161 持久性………………………………………………162 三要使人心燃烧………………………………………164 愚拙的力量……………………………………164 智慧的伟大高于肉体与精神的伟大………………165 预言………………………………………………169 特殊的象征…………………………………………170 超过一切政治法律的法律…………………………171 请使我倾心于你的光明……………………………174 后记………………………………………………175
一个人在狱中,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判决。再过1小时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在知道已作出判决的情况下,有这么多时间已足以提出上诉请求取消判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不把这段时间用来探听是否已作出判决,却用来玩扑克牌,这就是违反自然的了。所以,人……此处有脱文。有人认为应读作“所以人在寻欢作乐之中度过一生,而不去忧虑十分迫切的判决。”——译者,这就是明显的超自然的了。这是上帝的手掌压在人们身上的份量。可见,不仅仅追求上帝者的热忱可以证明上帝,不追求上帝的人的盲目,也可以证明上帝。《思想录》,L163,B200牢狱——可以不必深入研究哥白尼的意见,当时帕斯卡以及笛卡尔搞科学家们都把哥白尼(Copernic,1473~1543)的学说仅仅看作一种意见。——译者然而这一问题,却不是这样。探讨灵魂是死还是不死,这是关系到整个人生的一个大问题。《思想录》,L164,B218尽管这部戏剧的其他部分大体上是完美的,最后的场面却鲜血淋漓。最终完全被蒙上尘土,于是到此就永远完结了。《思想录》,L166,B210我们毫无戒备地在悬崖边缘奔跑,因为有什么遮蔽着双眼使我们看不到悬崖。《思想录》,L166,B183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有一群人被铁锁拘枷。他们都是死刑犯。其中天天有人在其余人面前被处死,暂时残余的人从这些同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明天,他们毫无希望、充满悲伤地面面相觑,等待着轮到自己。如果要描绘人类的境况,也恰恰是这样。《思想录》,L434,B199我认为致力于礼赞人类的人、从事于谴责人类的人,以及沉浸于寻欢作乐的人,都是不正确的。我可以认为正确的,只是一边呻吟、一边探求着的人。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