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从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的需求分析、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重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体系、构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多元监督体系和探索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五个方面,研究了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问题,同时,以浙江省为例,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为建立健全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俊豪,浙江嵊州市人,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在英国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做学术研究工作。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现兼任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高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国家发改委价格咨询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专家组成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领域是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已出版18部学术著作;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获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第三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10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3项和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
第一章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需求分析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要求创新政府监管体系
第二节 城镇化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监管
第三节 城市管理职能的转变要求强化政府监管
第四节 城市公用事业实现有效监管需要创新政府监管体系
第二章 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现行法规政策体系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评析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基本导向
第四节 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法规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重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体系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体系重构的导向
第二节 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体系模式评析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模式与职权配置
第四节 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协调运行机制
第四章 构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多元监督体系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多元监督体系的界定
第二节 构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体系目标
第三节 现行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体系的功能缺陷
第四节 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监督体系评析
第五节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多元监督体系创新
第五章 探索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基本框架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基本思路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实践与启示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方法创新
第五节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强度指数设计
第六章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浙江为例
第一节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细化
第三节 数据的调查与采集
第四节 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绩效综合评价
第五节 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强度对监管绩效影响分析
第六节 实证评价结论和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创新研究》:
这些都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使对城市基础设施实行民营化改革后,也不能完全根据市场机制定价,政府仍然需要实行价格监管,采取低价政策,切实保护广大居民消费者的利益。
6.地域性
这是城市基础设施区别于电信、电力、铁路等具有全国性网络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各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决定了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较显著的地域性。对此,有的学者早已指出,一项公共工程,如不能由其自身的收入维持,而其便利又只限于某特定地方或某特定区域,那么,把它放在国家行政当局管理之下,由国家一般收入维持,不如把它放在地方行政当局管理之下,由地方收入维持,来得妥当。有的学者更直接地指出,铺设道路、安装路灯、打扫街道,这类工作有时是由中央政府来做,但更多的时候而且一般来说也更为适当地是由市政当局来做。这也决定了不可能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采取一种完全统一的特许经营和监管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特点决定了政府有责任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生产和运营全过程加强有效监管,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二城镇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分析
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曾做过分析,例如,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GDP的3%—5%,或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