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领域介入公共性问题的视角
定 价:39 元
丛书名:“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 作者:张翠 著
- 出版时间:2016/8/1
- ISBN:9787564348724
- 出 版 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69.6
- 页码:19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领域介入公共性问题的视角》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厘清当代中国的几种基本养老模式,明确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化居家养老,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具体实践,总结国外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做法对中国的启示意义,以及中国社会化居家养老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趋势。第二部分,在分析社会养老作为公共性问题何以可能的基础上,探讨公共领域介入中国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是研究成果立论的基础。第三部分,落脚于地区性研究,在调查分析重庆市养老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公共领域的视角考察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公共领域介入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路径。第五部分通过考察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主体构成与基本架构等,探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多方协同机制的运行方式与运行原则,以及完善这种协同机制的具体路径等。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一个公共性问题,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养老压力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治理,养老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则事关民心向背与社会稳定。因此,探索一种适应当代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并完善其运行机制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工作重点。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即家庭是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主要支撑。家庭养老作为主要养老模式存续数千年,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家庭养老日渐式微。计划生育会让家庭养老不堪负重、人口流动性增强导致“空巢老人”家庭大量涌现、生活观念改变导致大家庭结构解体等都使家庭养老遭遇严峻挑战,养老问题不得不诉诸政府与社会。由此,社会养老应运而生。
所谓社会养老,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企业)等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物质性和精神性服务的养老模式。我国在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将社会养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形式。其中,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因为居家养老已离不开社区;社区养老也不同于机构养老,因为社区养老的老人仍然要居住在家。因此,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载体都包括家庭与社区,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本书就将两者置于“社会化居家养老”范畴之下。同时,由于本书是立足公共领域介入社会养老这一公共性问题的视角来探讨公共领域如何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问题,因此,本书所探讨的社会养老模式主要是指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不包括机构养老——机构养老采取的主要是政府的福利化运作机制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社会化居家养老就本质而言,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服务。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专业的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等;二是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并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等。由此可见,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对环境和亲人的情感依赖,又能有效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从而既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又可以缓解建立福利型养老机构的经济压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同时,这种养老模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无法完成,又是一项爱心工程,单纯依靠市场也无法完成,需要整合政府力量和各类社会资源。而公共领域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介入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既是可想的,又是可求的,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问题。根据国外的实践经验与国内的探索情况来看,公共领域的介入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考察公共领域介入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路径和制度安排就是研究的落脚点。
第一章 养老与社会养老概述
第一节 养老概述
第二节 社会养老概述
第三节 国外社会化居家养老及其启示
第四节 中国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
第二章 公共领域介入社会养老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节 公共领域及其介入社会公共性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社会养老作为公共性问题何以可能
第三节 公共领域介入社会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第四节 公共领域介入社会养老服务的可能性
第三章 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重庆市面临的养老问题与主要养老模式
第二节 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基于公共领域的视角
第四章 公共领域介入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分析
第二节 公共领域介入重庆市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则与路径
第五章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多方协同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参与主体
第二节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基本架构
第三节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原则
第四节 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阻碍因素分析
第五节 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同机制的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领域介入公共性问题的视角》:
第二节 社会养老概述
一、社会养老的类型
养老问题不仅涉及当前数千万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保障,而且关乎青年一代及其未来的长远切身利益,原因很简单,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自然规律,都有生老病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养老问题直接涉及资金的投入与配置,涉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受限于各地区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建设水平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养老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形成了在资金来源、人力投入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的多种养老模式。而养老模式中的社会养老对于解决养老问题十分重要。根据前文分析,社会养老主要包括机构养老与社会化居家养老两种模式。
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晚年集中生活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机构中的养老方式。采取的是福利化或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居住和生活设施供老年人使用,使其安度晚年。目前,依照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说明,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可以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托老所,主要指建立在社区内的日托或是全托型养老机构;二是养老院,指的是拥有比较完整的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场所的养老机构;三是老年公寓,指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独立或半独立)家庭住房型的养老机构;四是护理院,指借用器材、依靠护理才能够实现基本生活的养老服务机构;五是临终关怀机构,指的是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
2.社会化居家养老
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模式,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由专业的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等;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等。
在我国,大部分老年人地域观念比较强烈,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普遍有着很浓厚的亲近感和依附观念,特别重视四邻的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情感联系,他们往往对于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近感,就感情方面而言,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家庭和社区,去一个并不熟悉的环境养老。社会化居家养老方式充分照顾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让其在家中和社区中接受生活照料,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愿望,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社会化居家养老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延伸,其出发点正是对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的现状的有益补充,也是缓解机构养老功能不足、发展滞后与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之间所产生矛盾的关于养老方式的有效探索。
从经济方面来看,社会化居家养老相对于其他社会养老模式而言成本较低;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经济成本明显低于机构养老,符合一般家庭和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居家养老可以有效地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在分散的社区中建立服务机构和设施,配置服务人员,这种有偿服务的形式比建立大型的社会福利院花费少,可以缓解建立福利型养老机构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是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1)资金问题:地方政府关于养老领域的财政配套资金仍显不足,政府财政投入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对于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支持力度。另外,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需要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部分服务项目对于没有经济实力或是经济实力较差的老年人而言形同虚设。这就使得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一部分老年人因为经济条件等相关问题不能享受同等的养老服务。
(2)人员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自组织能力和自结合能力明显不足,民间福利性质的社团组织发展滞后,由此带来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西方国家较为专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社会志愿者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使得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在服务人员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