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与振标先生相识是因为他的诗集要出版,他在新华通讯社工作的儿子把厚厚一叠手稿放在我桌上的时候,我首先被那工工整整的手写体吸引了。手稿是用黑墨软笔写在宣纸信笺上的,字体流畅、华丽,一股雅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大家都知道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振标先生属于业余创作,退休之前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遍访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老领导、老前辈、老作家等,并多有互动,与作家姚雪垠、陈登科,诗坛泰斗臧克家,书画家王一新、王益知,战争年代在安徽省阜阳市工作、生活过的孙晓村、张劲夫、王希克、庄重、张景华等老前辈、老同志均有书信往来。振标先生退休之后,经常带着老伴儿外出旅游,踏名山、访古刹,行万里路,咏山河秀,赞家国美,有感而发,书写情怀。诗里行间,或激情澎湃,或低吟浅唱,乐在其中。振标先生擅长五言、七言诗体,咏物言情,关切社会;有风花雪月,亦读史言志,颇有古渔樵之风。友人曾赠诗赞曰:“追慕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成一家。”
振标先生其实还是一位收藏大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藏中外邮票、门票、名人字画、拓片、玉器、瓷器、青铜器,最主要的收藏还是古钱币,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民国近代,上千件藏品,小有成就。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以及很多地方媒体都专访报道过他的收藏故事,其名字多次被收入文化名人辞典。
不多说了,只有打开诗集并读之,才能走进振标先生那热爱生活、传承文化的情怀和意境之中……
尉成林
2016年5月
(作者: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