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那些九千岁》主要考证揭秘明代太监的隐秘故事,是《大明那些九千岁》的第二部,主要叙述了明代正统到正德年间活动的大太监们的故事,在必要的节点上,还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明代宦官制度的新发展。作者从多年的学术研究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明代宫廷的方方面面。作者是我国明代宦官研究界的领军人物,著有我国的宦官史料整理典籍《明代宦官史料长编》,《大明那些九千岁》内容亦是建立在前书详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繁琐考证及史料分析内容将大为减少,更具史料的“融入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靠且生动的“揭秘”带来了相当的可读性。
胡丹,网名“皇帝不称朕”,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明、清史及历史文化传播。长期活跃在中国史研究的科研一线,同时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普及工作。所著“明宫揭秘”系列白话历史作品,在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发表后,立即以其扎实的史学功底、犀利幽默的笔法、丰富的想象力、厚重的历史感和随处绽发的新见吸引了大量读者。作者亦被多家媒体誉为令人期待的新锐历史作家。
第一卷 那些动乱的日子里
第一章 莫谓太监不殉国
第二章 一声叱:休莫想逃!
第三章 报效:内官拍马冲阵
第四章 太监里出了个大汉奸
第五章 金太监被贬,只因一句真话
第六章 上皇被诬,忠宦殉主
第七章 与弟与弟,还我土地
第八章 “宦权”,如春江水涨
第九章 曹、石骄逐徐有贞
第十章 宦官公子要学曹操
第二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一章 大渐托付,太监承遗诏
第二章 急入司礼夺权
第三章 “奸党”未兴而速败
第四章 一个月,牛太监也完蛋哒
第五章 成化三宗弊
第六章 狐妖牵出来个西厂
第七章 西厂开张,烧起几把火
第八章 革西厂,司礼监再生变故
第八章 西厂回归
第九章 内阁“团团转”
第十章 再革西厂,汪直也被人暗算了
第十一章 东厂太监谋入司礼柄政
第十二章 群奸之中担道义
第三卷 “弘治致治”的光环下
第一章 “但得天下有贤主足矣”
第二章 宦官队里出了个“海瑞”!
第三章 忠、奸各相宜
第四章 今日李广!明日李广!
第五章 “批红”是这样的
第六章 监阁共受顾命
第四卷 “一瑾死,百瑾生”
第一章 名起“八虎”
第二章 绝地反击
第三章 家世、婚姻:刘太监的日常
第四章 朝堂上忽现匿名信
第五章 刘瑾真是千年富豪?
第六章 张永西征
第七章 千刀万剐,再来一碗粥!
第八章 张永想学“刘马侯”封爵
第九章 皇帝竟给自己加俸禄
第十章 宁王朱宸濠反了
第十一章 张永成了王阳明的保护伞
第十二章 “拿了江彬,朝廷安稳”
《大明那些九千岁》:
宦官队里出了个“海瑞”
太监蒋琮,跟弘治时代的众多太监一样,没什么知名度。但蒋琮在弘治初年以好言乐讼著名,卷起了好几场舆论风暴,是一名极富争议性的大太监。
蒋琮个性张扬,他最大的特点是喜谏、善讦,很像内廷的海瑞,这使他在宦官队里显得有些另类。他个性与身份的矛盾,决定了他的命运:他首见于史籍,就是官司缠身,他的政治生命最终也在一场席卷众多官员的讼争中落幕。
成化十五年,蒋琮第一次出现在实录中,他的麻烦来了——他被东厂告了!为了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
那时蒋琮任上林苑海子提督,按照当时的规定,内官是不许随便回家的,应该住在内府衙署或值房里。可蒋琮经常违反禁令,偷偷溜回私宅小住,连个招呼都不打。
这次他又回去了,“潜留私宅”两日。东厂发现“上林苑领导无缘无故两天没去单位上班”,就向朝廷举报。凡事一过东厂,就不是小事。蒋琮被拿送锦衣卫镇抚司狱(即诏狱)鞫讯——说起来,那时的官员,时不时“进去”一趟,留下一两笔不良记录,也是常事。负责审问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赵璟不太作真,随便问了两句,就扯过张纸,写了报告。蒋琮也没太在意,以为不打紧,在狱中关两天就出去了。谁知他们都想错了。
因为东厂太监尚铭不干了!
当时东厂正和西厂较着劲,急于立功,抓了一个不守制度的太监,正可以证明东厂行事无私。锦衣卫却不当回事,轻松松把人放了,岂不显得东厂尽捡芝麻?尚铭就对赵璟和镇抚李琏提出纠劾,说他二人徇私。朝廷就让赵璟、李琏从实回奏。
赵璟无奈,只好再查,这次他调查细致了一些,专门调取了皇城东安门的“门籍”,发现蒋琮出入的记录还有很多,他们原来的工作确实粗疏了,只好认罪。朝廷以其“伏罪”,也不再追究。
此事的意义在于:凡东厂侦缉、送问的案子,法司很难根据其“情罪”做实事求是的问理,锦衣卫和三法司必须考虑到东厂的态度。东厂办的案子不可能错,法司惧其权势,很难驳问,只好从犯人那里找罪,小罪要按照东厂的心意给他做大,无罪也要想方设法给他坐实。蒋琮的事本来都算不得案子,因为是东厂缉办的,法司就得看东厂的脸子,把它做成一件要紧的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