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化学工业主要产业链、企业规模及布局的工具书,采用最新的产能数据,展示现阶段中国石化化工行业重点产业布局状况。全书介绍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无机盐和氢气五个领域的13条产业链,具体包括乙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丁二烯产业链、纯苯产业链、对二甲苯产业链、沥青产业链、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甲醇产业链
本书以培养工程师的经济效益观念和经济评价能力为目的,系统介绍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包括现金流量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评价方法、投资方案比选、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评价、价值工程等内容。
“大科学”始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兴于大洋钻探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前夜,科研范式、科研模式、科研手段发生了深刻性变革。通过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组建以战略科技力量为代表的大型科研机构,开展以高通量、大规模为基础的集中式科研活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围绕科研组织模式变
《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2024)对50个重点产品按能源、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聚氨酯、盐化工、化肥等产业链条分板块进行分析。产品主要从2023年度关键指标一览、供需平衡、供应和消费现状、价格和生产毛利走势以及未来五年发展预期等角度进行论述。本书不仅可以为政府决策人士,从事企业决策及市场分析、发
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活动。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创投研究中心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综合考量我国各省级区域(不含港澳台)和行业发展现状,确定通过外部环境、科教等资源投入、“三创”的主体能力和效率效益等四大方面要素,来反映我国“三创”活动的现状。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本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
本书以认知行为理论、特征价格理论、价值工程理论为基础,构建耕地多功能供需双边匹配、权衡与供需融合的分析框架,以武汉市城市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社会统计数据、住房交易大数据,应用斯皮尔森相关方法、二阶结构方程模型、空间多层级特征价格模型和供需适度匹配方法、系统仿真模拟方法,从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对耕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3)》一书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年度系列报告的第19部。全书以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我国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的主题,结合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解析新一年度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为新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主要内容包括芯片电子材料、铁基超导材料、多孔能源材
2023年以来,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取得瞩目成绩。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新时代首都城市发展,关注首都城市空间格局与区域协同、首都经济文化与高质量发展、首都养老服务与社会发展、首都宜居城市与生态文明等方面,聚焦京津冀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和各地实际工作者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进行专题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围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就推动西部大开发形
本书分7个章节,包括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概述、综合能源规划与评估技术、综合能源信息服务平台、电网发展综合评估指标研究、综合能源服务商业运营与管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的模型与算法研究、P2G电转气综合能源经济性研究。各个章节都详细讲述了综合能源的发展背景和意义以及介绍了它们的发展现状、核心技术要求、以及对未来的发展
本书希望为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科学、系统、可行的路径选择。本书设园区理论、发展演进、评价比较、国际借鉴和发展路径五个篇章,科学系统地阐释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内涵、特点,梳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特点,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科技园区评价体系,对国内外知名技园区进行比较分析,研判中关村科技园
本书通过构建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分13个行业对全国和各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能源转化过程的精确模拟实现了中长期内全国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仿真,并统筹能源供应安全和“双碳”目标,通过超结构优化模型实现了一次能源的供给结构优化计算,给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全国一次能源多情景供需平衡方
本书是一部关于四川绿色矿业发展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专著,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大基地项目“四川省推进绿色矿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SC17EZD011)”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8章:第1~3章系统梳理了绿色矿业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第4~7章围绕四川省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本书以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介绍长江上游经济带社会经济概况、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域内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开展定量分析,科学研判未来区域内的各省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碳排放减少的弹性和潜力,通过协同机制协
本书聚焦于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按"概念重构、系统建模和实际应用"框架,分别对质量竞争力内涵、质量竞争力相关特征、质量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了研究,考虑到质量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以及质量竞争力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利用系统动力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了对提升质量竞争力的评价工
本书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优势、路径及政策取向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国内自贸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典型经验,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管理问题展开系统梳理、细化分析和难点研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制度集成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营商环境建设、风险识别
从市场性质看,数据要素市场是一个“饥饿市场”。一方面,高质量数据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基于买方信息占优的假设,如果任由市场机制作用,将会引发供给侧引致的市场失灵。从影响因素看,数据要素市场是一个“复杂市场”。数据要素包含“事实主体”和“记录主体”,具有“一般权利”和“特殊权利”,受物理、事理、人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发展
《中国经济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在“引领学术前沿、聚焦重大问题,促进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办所理念指引下创办的集刊,致力于既可扩大学术影响力,又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刊工程”增砖添瓦。本集刊不仅适于从事理论研究、智库研究和政策制定者阅读,也适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广大师生以及政产学研各方面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后现代社会结构的流动性重构了消费者与产品的物我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传统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紧密结合的所有权消费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协同消费转变。本书从协同消费视角全面探索了消费者在共享住宿中的分享和使用行为,界定了协同消费的概念、类属、特征和动机,构建了协同消费中共享住宿分享和使用意愿模型,分析了共享住宿中消费者的感知风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要素组织、过程管理以及生产关系。智能技术从要素构成、组织形式、要素变化、过程管理以及生产关系等方面深刻地改变着劳动过程,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多样性辩证关系决定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智能技术的应用存在差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权力服务于资本增殖,监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