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7年刊登在《中国科学报》“周末版”上的部分精选报道合集,共分为科学再思考、科普架桥人、缤纷科普景、艰难科研路四篇。《BR》《中国科学报》每周五见报的“周末版”报道以通讯、特写、专访等体裁为主,关键词是“科学”和“科普”。第一篇科学再思考和第四篇艰难科研路,通过对2017年度中国料技界的科研成果和热点事件的深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这四项中国超级工程是如何决策上马的?实现了哪些关键创新点?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与竞争?经历了哪些波折与困难?为什么在中国能取得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哪些带动效应?如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深入*线调研采访,真实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标志,更是一个擎面蓝图、书写来来的重要时刻。为此,中国科学报社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从2017年7月开始陆续以综述、专访、评论、案例报道、署名文章等形式,聚焦创新成就、讴歌创新时代。《BR》本书收录了《中国科学报》推出的“点赞新成果迎接十九大”“十九大代表风采录”“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扭
本书是人生采访介绍性文集。本书为北京物资学院校友访谈录,书中收录了北京物资学院毕业优秀校友工作、创业取得的成就,优秀校友关于回忆校园生活、创业经历、人生感悟、学习心得等内容,为在校生就业创业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本书在体例上延续了《见证中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新闻网优秀作品选编(2007~2011)》的风格;在作品选择上同样遵循获评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和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奖项的篇目一律入选,获评学校优秀作品奖项的篇目选择性入选的原则;除了选编获奖作品,还选编了少量非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所记录事件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大
本书是为我国著名大豆科学家王金陵教授百年诞辰而编写的一部人物传记。本书以先生人生轨迹为主线,政务、教学、科研工作为副线,以时间为切片,以故事为节点顺势展开,生动地讲述了一位学者、大豆科学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学家从政、从教、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人生风采。故事真实,情节生动,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思考。本书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本书是一部纯纪实作品,同时也是伊朗历史文化风情的轻松读本。作品通过两个异国青年的相知、相恋到组成家庭生活的传奇曲折叙事主线,展现中国伊朗(波斯)这两个“丝绸之路”的源头国家古往的文明,源远流长的交融史,以及社会经济现状,借助中国伊朗文化差异、沟通、融汇交流中发生的生动故事,撩开由于相距遥远和近现代隔膜形成的朦胧帷幔。
本书是有关旧时风物、民俗、人物、游戏、美食的民间记忆,以童年的视角回顾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以个人生活史的方式,体现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本书对于父辈人来说是一个美好回忆,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参考。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关于故乡的记忆也在渐渐消失。故乡是盘根错节的根,它生成生命个体以及生命记忆,成为一个人最初和最终的源点。全书关照现实物象,探索内心幽秘,充满对陌生事物和具体情境的关照之心,叙述客观而又不失鲜活与温润。
作者1972年生于绍兴,现居杭州。专业作家,从事编辑工作21年,参与编辑媒体30余种,策划主编图书9部,从事文学创作25年,这部集子汇集了作者2000年迄今的纪实类作品,是作者文学创作的边角料,但更是作者生存的“见证”。
《海淀表达》一书收录了20篇报告文学,从不同侧面,以艺术形式再现生活、工作在海淀区各条战线上,用大爱诠释人生,诠释信念,诠释理想的人们。该书体现了正能量,传递着正能量,催人振奋,感人至深。全书主题突出,语句流畅,描写生动,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收集了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科星新闻奖"所有获奖作品,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科学院近两年来的发展和成就,特别是***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以来的创新举措与进展。这些作品既有对新时期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创新成果和科技事件的及时报道,也有对老一辈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情怀、献身科学精神的热情讴歌,更有对
《贝母魂:谨以此书纪念我国抗日救亡运动先驱鄞县贝母运动主要组织者之一杨良瓒先生百年诞辰》记述了主人公是一位被人们传颂六十多年的老革命,他是我国抗日救亡运动先驱、鄞县贝母运动主要组织者、上饶集中营七君子之——杨良瓒。他被世人誉为大皎赤子、贝母之魂,他就像盛开在家乡的一朵洁白无瑕的贝母花,傲霜斗雪、高洁壮美而正气凛然,他的
本《回忆录》是原地理所编志工作的成果,是一本有关对原地理研究所科研活动的回忆。《回忆录》真实、深入、生动、全面地描绘了原地理所的科研活动。《回忆录》作者们视真实为生命,把真实放在第一位,书写亲历亲为之事,查阅档案、日记、笔记、科技文献,报章杂志,找人谈话,共同回忆,相互补充,力求文章内容客观地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回忆录
20世纪后20年至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的工业化、城镇化社会的裂变时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社会在这40年中发生的嬗变,超过以往5000年。 为了记录那些亘古以来就在土里刨食的人们的生活嬗变,记录他们面对千年一遇的社会转型时那种突围与奋进、固守与涅槃,作者以其家乡——安徽省黄山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写我的家庭,写我的人生,写我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写我的喜怒哀乐。虽然言语可能比较啰嗦,故事也不一定生动感人,但这是我个人一生的记载。写到高兴处,我心情舒畅,眉开眼笑;遇到伤心事,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想把这一辈子的酸辣苦辣留给儿女们
本书萃取2010-2013年共4年期间社会主流媒体对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报道,精选为一册,分校庆专题、学府、学术、学人、学子等几部分,使读者能通过媒体报道,真切了解法大的历史脚步和经验传统,鼓励广大法大人继续前行。
此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史料详实,为作者大半生从事文史研究所得。二是多种笔法写成,其书中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采用了报告文学的手法,更具观赏性。三是每篇文章均采用《史记》的结构方式,以人物或事件各自成章,使研究文史的同志方便整理和采用。四是叙述文字质朴通俗,适于各阶层人士阅读。
《四季如歌:媒体上的UIBE(2014)》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编撰,是对2014年学校在各大媒体上刊发的部分讯息文章汇编成册,以此答谢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厚爱与支持。2014年,学校大力拓展对外宣传渠道,积极策划、主动推介我校品牌形象建设宣传稿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2012、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事业接续发展、再续华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的可喜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社会各大主流媒体给予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量报道,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2012、2013年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2011年六十年校庆年之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