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浅唱集/雏凤新声系列丛书》属于当代大学生的古体诗词对联作品集,共分五律、五绝、七律、七绝、词、对联六卷。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602班本科生。其中诗词或押“平水韵”,或押今韵,各就其好,内容涉及校园生活、山水古迹、怀友送别、咏物言志、感时论事等。所有作品均经过了任课教师的修改和润色。陕西师范大学
王义遒,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主任等职,在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多有建树和论述,多次获国家教学优秀奖。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的教育随笔集,分为“未名笔谈”“挑骨头篇”“贺序
本书收入2015年后新发现的中国现代时期表现韩国人和韩国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著译,以及对本时期相关著译的评介,其中汇集的旧体诗词和文言小说、章回小说,系经标点校核后的首次集中披露。这批新发掘的文献,弥补了2014年出版的十卷本《“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若干不足和缺漏,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题材文学
《春秋杂记》一辑,神奇山川,散文游记,反映江山多娇及爱国情感。第二辑,情怀感悟,包括生活情趣、家国情怀、工作实践、思想修养等。第三辑,点滴拾零,有寓言、故事、日记、诗词等情感记录。
《情在人间》是作者在从教和后来下海初期时的作品,有的发表过,有的没发表过。一是对作者自幼爱好的一个交待,二是一次试水,以为今后引路。《情在人间》通透着一个情字,无论诗歌、杂文、小说、剧本、都是人情的表露。师生情、同志情、战友情、父子情、恋人情、夫妻情、兄弟情、爱国情、爱党情……喜怒哀乐皆为人情,人世充满人情。
该书稿以鲁迅作品中的“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及文学作品中的“家”的基础上,从惨苦的地狱、牢笼中的彷徨、心与梦的投影三个层面,以逻辑递进的方式,结合鲁迅个人的人生经历,通过鲁迅作品中出现的与“家”紧密相连的爱情、婚姻、父母兄弟等形象,揭示了鲁迅本人孤独绝望的无家之感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战士的鲁迅对“家”的形而
《鲁迅小说与戏剧关系的研究》专门从戏剧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阐释、解读、研究鲁迅小说,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性研究框架,主要从思想、人物、艺术等维度,立体地研究鲁迅小说与戏剧的关系,系统而深入地寻索戏剧为鲁迅小说所增加的新的特质和美学品格,由此,更全面地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所具有的超强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研
本书选取了《陶渊明集》中的精华部分,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等板块,方便爱好国学的读者阅读及理解。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包括《我与峻熙》《往逝》《六周年》《个性》《记忆与淡忘》《南京忆》《微风吹过的街上》《相逢是首歌》《一念之间》等。
《致终将被颠覆的年华》汇集上百张全球美景·明星网红·超模校花豪车等高清图片。描述了娱乐圈、网红、青春、爱情、金钱和名利的正反面。作者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成为《致终将被颠覆的年华》的摆渡人,并对照自己的人生,让这个世界再也不要有受伤的人。
《湖畔云庭诗文谜集丛》由《诗草》、《文汇》、《谜钟》及有关相片集成,反映了一位退休教师的晚年生活、思想、情趣、爱好;对中青年读者的业余生活与老年朋友的养生之道,都有很大启示。尤其对欲学步旧诗入门、了解传统民俗、开启商谜思路的读者,更有一定助益。从中,也可略窥作者在青年时期,与当时著名老中年书画家,广结墨缘的往事;以及步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散文,后两个部分为短篇小说。散文描写了作者平日的所观、所感。每一篇散文均为身边的小事,却都蕴藏着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在小说中,作者借用小说主人公写了心底最挂念的家人与日夜惦记的家乡,以及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作者的笔端跃然纸上。在笑与泪交织的同时,也描
有种情怀,叫乡愁。有种分享,叫共读。 由乡村巨变感怀——“乡之情”、亲情温暖感念——“亲之情”、本源初心感读——“心之情”,以及淳朴故土之情分享——“淳之情”四部分构成的《乡读手记》,是一部温情文字承载温暖情怀的现代乡愁作品。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感念亲情、乡情、友情这些真挚的情感,触动读者柔软的内心。 本书创新性采用原著
文集以“奋励相长,扶摇共鸣”为主题,书写北理人的奋斗故事。抒发青年学子立德立志,勇于奋斗的时代担当;传承教师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奉献精神。《奋励而成——“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师生文集(第一辑)》主要分为励心成长、师者新语、奋斗励志三部分,讲述了北理人用行动诠释着“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努
《四千年文选》是一部中国历代文选,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至近代,总共102篇。该书选编、标点、注释人是高石芝先生。高石芝先生以诗词书法见称,于抗战初期执教于川大,自编古文作为讲义,流传于世,为抗战时期迁入四川各学校所采用。1943年,该讲义以《四千年文选》为书名在四川成都复兴书局出版。1996年,高家后人高祥樟先生对此书重
本文集从《李霁野文集》和《李霁野文集补遗》精选了部分篇章,编成《李霁野选集》。全书分六个部分,“影”收录了《革命者》等几篇短篇小说;“我的生活历程”主要是先生对自己的回忆;“回忆鲁迅先生”主要是收录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忆未名社”主要收录先生回忆有关未名社的若干篇章;“怀旧集”主要收录先生纪念亲人以及许地山、台静
本书收录了包括《罨画集》《王麓台司农诗集》《雨窗漫笔》《王司农题画录》以及《王司农题书磊补佚》等在内的传世文献,并就文献记载以及各博物馆所藏实物的题跋做了辑校。同时,书后还附录了《诸版本序跋汇编》《交游贻赠诗文选辑》《传记评论资料选辑》以及《现当代评论资料选辑》等内容,希望对读者的研习有所裨益。
本书内容以王宠逝后其兄王守等人所整理刊刻的《雅宜山人集》十卷为主,包括了作者的古诗、律诗、绝句、赋、颂、序、杂文等作品;另外,补遗部分的辑佚工作所收入的,则主要是王宠创作的散曲和部分诗文。
本书的整理包括了《隰西草堂诗集》五卷、《隰西草堂文集》三卷、《遯渚唱和集》一卷、《墨表》一卷、《辑佚》一卷,并附录时人贻赠作品、书画题跋汇编、传记评论资料、年谱汇编补正及诸版本序跋等,是目前最为系统的万氏著作整理本。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集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宋]米芾撰,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辜艳红点校。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全书主要收录了米芾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