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月刊》1930年2月15日创刊于上海,人文编辑所编,后改人文月刊社编。人文月刊每期所载重要史料及有关经济论文,均属不可多得之材料,尤以民国大事类表与杂志要目索引,比较有价值。杂志要目索引初每期只收杂志80余种、日报副刊10余种近2千余目,至1937年第8卷1—10期共收杂志544种、日报副刊10种、日报7种共计2
《北碚月刊》原名《工作周刊》,创刊于1933年3月,1936年8月更名为《工作月刊》,1937年1月更名为《北碚月刊》,一直出版到1949年11月,该刊共发行62期。该刊创刊时由中国西部科学院江与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编辑,1937年1月起,改由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试验区编辑发行。该刊是卢作孚开展乡村建设活动时所办,目的是
本书为晚晴时期创办的综合文摘类报刊,由于文摘类报纸是对时政新闻及其他生活资讯等都进行过必要的选择和提炼,起到了关注天下、关心时局、关爱生命的作用,有一定的史料存藏价值,对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教、法制以及西学东渐之思想启蒙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书是一本面向顾客的知识、教养和以广告为支柱的综合性杂志,主要读者是妇女、知识分子、富裕阶层、中小资本家和都市中产阶级,并以这些社会阶层最感兴趣的家庭、育儿、健康、医药、美容、服饰、外国纪行、电影、写真、艺术、讽刺漫画等话题为中心,十六开本。
《不忍杂志汇编》是《不忍》杂志十册的合辑。《不忍》杂志是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2月创办,自任主编,专登康氏一人著述的杂志月刊,由广智书局发行。该刊设政论、教说、艺林等栏目。所刊文章,除国闻、附录外,均系康有为个人撰述。
《新中华》半月刊创刊于1933年1月10日,至1951年12月停刊,共出版14卷,每年一卷,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它的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强调说:“本志定名为《新中华》,冀其对于‘现代的中国’有所贡献,故敢揭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之两义,以为主旨”。该刊由周宪文、钱歌川、倪文宙等编辑。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同聲月刊》是龍榆生先生繼《詞學季刊》之後主編的一份側重於詩詞創作和研究的學術期刊。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由同聲社在南京創刊,一九四五年七月停刊,歷時五年,共出版四卷三十九期。龍榆生(一九〇二—一九六六),名沐勳,字榆生,號忍寒、籜公,晚年以字行,曾以“風雨龍吟室”命名書齋。江西萬載人。先後任教於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
民国期间著名的综合性时事周报,于1924年8月3日在上海创刊,胡政之创办,国闻通讯社编辑。内容有一周简评,时事论文,外论介绍,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要,一周大事记,文艺,书评和新闻图片等。1926年9月移往天津出版,1936年迁回上海。1937年12月27日出至第14卷终刊,每卷50期,共700期。本周报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
要有经济实力堆砌的神秘感,像窦唯那样被人发现中年谢顶、坐地铁出行,会引发舆论狂潮;还要有变色龙的能力,能文艺也能粗糙,能“独坐半个小时流泪”,也能化身段子手变得“好好笑”;还要生存于各种职场,养活自己,也爱好文艺。(《文青传》)划拉一个剧本,找一位大导演,攒几个高颜值的演员,砸上至少3000万的投资,再用一半的钱铺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