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瑜伽及瑜伽哲学研究成果。书中作者将传统瑜伽细分为十八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特点、要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进项了阐述,以期瑜伽修习者能够在这种认知层面上行事,达到瑜伽的完美境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让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以更易为读者接受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最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心作用”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第二章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八支行法”的前五支(禁制、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长久以来,人性论的探讨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显学,相比而言,“习”却未曾以一个独立范畴的身份进入中国思想家的视野。而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江户大儒荻生徂徕却将“习”视为了人能胜天的要因:“大哉‘习’乎!人之胜天者是已。其在天下国家,谓之风俗;其在一身,谓之气象。”(《蘐
本书为译文集,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京都学派哲学”,收录8篇文章。第二部分“东西宗教哲学”,以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早期的宗教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日本近代宗教哲学家清泽满之的宗教哲学为终点,阐释出东西方他力宗教哲学的比较旨趣及意义。第三部分“哲学在东亚”,以西方哲学在东亚的接受与转化为主,主要讨论现象学进入日本后所产生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山片蟠桃实学思想研究
纪伊国屋2015本屋大赏读者票选人文书从遣唐使到黑船来航,再到明治维新。日本始终处于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选择之中。日本有自己的思想史吗?或者“日本思想史无通史”?(丸山真男语)为回答这个问题,日本思想史学者清水正之梳理日本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流派、代表作品,从古代到现代,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的思维方式。本书在作者为日本放送大学
在书开篇,作者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译丛》的目标在人生的根本问题,即人的生活、人的存在与生命等一系列语言的重大课题。但是,从西田的思想来看,这些复杂问题的根本在于对“经验”与“实在”的理解。然而,人存在的经验与真正的实在究竟是什么?西田在该书中分别厘清了纯粹经验、实在等问题进而探讨了《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译
《自我的光芒》基于王志成教授过去30年的学术和生命探索,以“恒久的快乐不易获得”“生活需要目标意识”等为主题,以64首简短的诗歌+插画为表现形式,对自我、世界、生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我成长等进行了系统反思和哲学表达,思想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智慧性。书中的插图,也从哲学的角度对诗歌内容进行了精炼的诠释,使《自
《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第十三辑主要由名家论坛道家专题研究先秦汉晋哲学研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