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本整理而成,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及六经辨证等论述较为详尽,此为本书与其他版本不同之Z大特点。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全书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实为学习中医必循的重要医著之一,适合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老师和其他院校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编写。全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并参考执业医师考试指南,紧密结合学习和考试大纲要求,为适应广大高等中医院校在校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自学中医基础理论、备考中医基础理论的需求,以自测自练和模拟试卷的形式,
本书主要介绍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从五运六气及六经角度解释疾病发展、痊愈的过程,并有作者自身将《伤寒论》应用于临床的感悟和用药心得,最后总结六经治疗大法,能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中的深刻内容,于临证大有裨益。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奇经八脉、子午流注学等基本知识,第二至第六章分别介绍按摩治病、刮痧治病、艾灸治病、拔罐治病、针刺治病及经络养生调养等内容。每个经穴的定位、取穴方法,作用、功效和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均做了详细阐述。其内容丰富,方法科学实用。
本书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以宋·林亿等诠次、明·赵开美校刻的《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根据《金匮要略》本科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22篇,后附杂疗方等三篇及方剂索引,在各篇中仍用分类的编排方式,并设【校注】【释义】【点难指疑】【辨治思维方法】【临床应用举要】【读案今鉴】等六部分,其中【点难指疑】
初学中医,绕不开四大经典,《伤寒论》——六经辨证之先河、众方之祖,条文字少简洁,但却难懂。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元丰主编,以宋本为基础,原文+重点词注释+白话讲解+现代临床应用,再辅以大量图表,呈现出极简条文背后的意义,助你了解六经辨证的过程、辨证论治的精髓、治病租房的原则,理、法、方、药俱全,通
1.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
全书共3卷,并附医论6篇。卷一、卷二为内科、喉科和外科病症,卷三为妇科、儿科病症。内容收入内科病症87种,喉科、外科病症12种,妇科病症16种,儿科病症22种,共计137种。每病症均简要地论述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并贯穿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充分体现了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书后所附的六篇大论,是戴氏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继
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内经知要》为明代李中梓辑注。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