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基础理论,中篇是伤寒纲要,下篇是伤寒温热。本书上篇基于经典理论著作如《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对经典中三元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成体系,形成中医思维的“三元世界观”,并以“三”为基,构建经脉系统,五行五味,六经六气生理病理模型。本书的中篇是伤寒纲要篇,用新理论去解构伤寒。以“三”为基
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两代中医大家对《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是胡希恕先生毕生、冯世纶教授多年反复研读、临床实践《伤寒论》的学术精华,也是两代专家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与国内外经方人士共同探讨形成的学术共识。本书阐明《伤寒论》是经方代表著作,经方是与《内经》不同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本书的亮点是对《伤寒论》原文进
为纪念2024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约请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博物院组织编写《让马王堆医学文化活起来丛书》,本丛书共分食疗卷、酒疗卷、足疗卷、香文化卷、导引术卷、房室养生卷、胎产生殖健康卷、精气神学说卷、方剂卷、经络与针砭卷10个分册,全面涵盖马王堆医学十大领域,以期深化湖南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解读。其中《马王堆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本书精选《黄帝内经》100句,由北京通州致中和书院联席院长、原北大国际MBA副教授刘芊博士倾心翻译,致力于将传统中医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在翻译过程中,刘芊老师尽量保留中医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原汁原味呈现中国医学的独特理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龙砂流派顾植山教授挖掘了五运六气与中华三皇文化的关系,并把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于临床,其中包括疫病预测及临症。本书主要内容源于2018年初至2020年底利用周末跟随顾植山教授临症抄方,共计180日,期间将顾老师平时生活中及临症中讲话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内,并附上自己的体会,其中主要涉
本书包括《黄帝内经素问注释》《黄帝内经灵枢注释》。《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针灸、按摩、刮痧等疗法的基础部分,快速精准取穴是开展穴位治疗的前提,但是对读者来说则有些困难,所以本书以彩色图解的方式告诉读者快速、简便的取穴方法,内容以图片为主要展现形式,介绍了全身409处穴位,每个穴都配有真人实体图及取穴演示图两张图片,让读者可以在3秒钟之内精确定位,并配以快速取法、功效、主治等板
《伤寒借治论》是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医家张有章所著。在民国十六年(1927)首次发行,现孤本存世,知者、见者极少,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室作为珍品收藏。全书载经方医案50则,用方13首,其医案新奇,分析精辟,学术水平之高,价值之大,非凡也。鉴于本书为研究经典经方的珍本,有必要整理出版。本次整理是在石印本与手抄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和《温病学》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成书日久,所用语言深奥难懂,尽管无数医家对其进行了注释,但按照现代思维有些注释还是难以理解。本书是对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查阅了大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