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阎孝诚研究员、李维贤研究员、孔令诩研究员学术传承文集的合编。阎孝诚部分收集了阎老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出版的论著提要。李维贤部分收集了李老正式发表的论文、学术传承人撰写的相关论文及期刊相关报道,从学术历程与主要工作成绩、主要学术观点、临证经验简述、医德、论文论著发表与带徒情况5个方面,介绍了李老从事医、教、研各个方面工
本书按时代顺序,以5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30支祖传医学世家为线索,通过其生平事迹、医学著作、学术贡献等的介绍,娓娓动听的典故穿插其中,以梳理出新安医学的历史源流、发展概貌、学术特色和丰硕成果。
裘吉生先生,浙之绍兴人(原籍嵊县),初名庆元,出生于公元一八七三年,卒于一九四七年。 少时为钱庄学徒,因肺痨辞退,在家致力学医,兼为人治病。时徐锡麟、秋瑾鼓吹革命,先生化名激声加入同盟会,以行医为掩护。后遇事远走东北,得识日本医界名士,获睹大量祖国珍本医籍,深慨祖国医书散佚之多,乃有志于搜集。民初返绍,易名吉生(激声
《中国医药汇海》属于中医丛书。是由民国蔡陆仙编辑而成。成书于1936年。书分7编,第一编经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附《医经精义》)、《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王叔和脉经》、《针灸甲乙经》、《颅囟经》等;第二编史部;第三编论说部;第四编药物部;第五编方剂部;第六编医案部;第七编针灸部。分部较有特色
本书主要以2021年度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为依据,选用公开发表于中医药期刊的高质量论文,内容包括特载、专论、校院长论坛、重大学术成果、抗疫专题、学术进展、记事、索引、附录、附图。
本书是《中医理论传承丛书》中的一本,收集了沈绍功研究员生前发表的论文以及弟子后学整理沈老学术思想的文章,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编排整理。同时收集了沈老主编或参编著作及后学整理沈老学术思想著作,撰写了论著提要。该书充分体现了沈老在中医急症救治、冠心病与肿瘤诊疗理论研究,以及沈氏女科学术思想继承创新等
本书收集了沈绍功研究员生前发表的论文以及弟子后学整理沈老学术思想的文章,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编排整理。同时收集了沈老主编或参编著作及后学整理沈老学术思想著作,撰写了论著提要。该书充分体现了沈老在中医急症救治、冠心病与肿瘤诊疗理论研究,以及沈氏女科学术思想继承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学术思想。
《华氏中藏经》又称《中藏经》,华佗所著,《华氏中藏经》禀承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倡导重阳论。《华氏中藏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的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医经典新校:华氏中藏经》结合历代校注
本书主题为“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主要以出土文献为关切点,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着重研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诸多问题。其中“字词考释”专题,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考释文本;“文献考证”专题,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的释读,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文本;“综合考论”专题,主要是基于字词和文献的实证研究,综合探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
该书以《简牍集成》《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战国秦楚简帛为蓝本,从望山楚简、包山楚简、周家台秦简、放马滩秦简、清华大学馆藏简牍、北京大学馆藏简牍、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新蔡葛陵楚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子弹库楚帛书等战国秦楚简帛入手,对其中涉医的战国秦楚简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与比较研究,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