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意大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尽管相距遥远,领土面积天壤之别,但两国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丰富的遗产资源。大量的考古遗址见证着两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大量的考古遗址。在考古
《欧洲古董珠宝通典》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讲述欧洲古董珠宝的历史。每一章都先为读者简要概述该历史时期中,对珠宝的演变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时尚、社交生活等。
双墙对话:第二届中国长城与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
《这次要去躲火山》在几万年前的意大利南部,一声巨响,浓烟腾空而起,火山喷出的滚烫熔岩侵袭了草原,羚羊狂奔逃亡。后来,一切复归平静。又过了许多年后,火山脚下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座罗马城市——庞贝。城中一派繁荣景象,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丝毫不觉得身边的这座山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有一天……这次,让我们再次回到几千年前那
本图录是按照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陈列的顺序,分阿凡纳谢沃、奥库涅夫、安德罗诺沃、卡拉苏克、塔加尔和后塔加尔文化六个部分进行展示。采用中、俄、英三种语言文字说明,图录整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各文化器物的图片,第二部分是对应的器物相关信息的文字介绍。在文字说明中,按照器名、质地、制法、尺寸(有的有重量)、发现点、入馆时间与
长期以来,旧石器时代社会是人类起源研究中一个为人忽视的主题。既有的观点认为过去50万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神秘难测。克里夫?甘博在本书中挑战了这个观点。过去四十年中,考古学家从整个欧洲大陆的遗址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书中甘博教授运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材料。他把来自石器、狩猎与营地遗址的考古证据汇聚起来,用以探讨社会
乌拉尔地区在地理上是欧洲和亚洲的天然分界,历史上是不同文化和人群交流的十字路口。发端于此的诸多考古学文化席卷欧亚草原,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随着中国青铜文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一部分即来自欧亚草原地带的共识逐渐形成,欧亚草原考古资料的共享日益重要。由于受到高度军事管制,直到本书问世之前,从乌拉尔山脉到西西伯利亚以及哈萨克
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维苏威火山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毁灭了庞贝。 二十四小时之内,一整座城市埋入地下,一个世界从此戛然而止。 这座城市为何毁灭?为何这么多人同时丧生?至今仍是令人不解的秘密…… 极富正义感的年轻水务官阿蒂里乌斯先警觉到灾难将至,他寻求舰队司令、自然学者老普林尼的协助,但却遭到利欲熏心政客的
本书是2017年中俄西伯利亚联合考古项目的工作报告,介绍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在西伯利亚地区开展旧石器时代遗存调查与试掘、古代欧亚草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公众考古等方面的工作成果。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项目前期重庆科技考古学者考察西伯利亚地区古代文化及遗产保护的文章。
人面像岩画是指岩画中以人面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类型,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其中,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是人面像岩画分布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作画方式多样。同时,该地区考古学文化中发现了大量的人面形象,创作时间从新石器时代持续至铁器时代,而又以青铜时代奥库涅夫文化人面像数量多,与岩画的相似度高。这些发现为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