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长沙东郊一个叫“马王堆”的地方发现了两座古墓,从此揭开了马王堆西汉古墓发掘的序幕。随着一号墓主人辛追夫人的出场,马王堆一夜成名。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有许多鲜活动听的故事和传奇。随着摄影和彩印技术的发展,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变化,本书将按时间顺序,将马王堆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文字和图片、史料与故事有机地结
本书采用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概述入手,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强调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详细阐述了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夏商周时期的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宋元时
《河南藏甲骨集成》(共6卷,整理甲骨约3000片)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重点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丛书旨在将分藏于河南各地博物馆中尚未面世的甲骨文进行系统整理出版,为古文字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价值极大。丛书的前两卷《开封博物馆卷》《周口关帝庙博物馆卷》分别入选2021年度、2023年度国家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北流型铜鼓是历史上体型最大且最为重要的铜鼓。本书将结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出土的150多面铜鼓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地讲述北流型铜鼓的故事,向读者介绍北流型铜鼓的年代、地理分布、器型特点、纹饰特征,以及折射出的古代岭南越人的物
夏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环节和支点,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考古简报是指发表在《考古》等权威期刊上的一种篇幅相对较短的田野考古报告,简要报道遗址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既往工作、发掘经过与方法、文化堆积与分期,遗迹与遗物、编写者的初步认识等,是考古资料公布的基
《中国古钟研究(第一辑)》系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主办的面向海内外的专门性学术论文集,旨在提升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科研水平,增进全国学术交流,促进国内古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一辑收录29篇,涉及古钟文物研究、古钟文化研究、觉生寺研究、文物保护、博物馆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本书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主动承担提升国内古钟研究以及古钟文物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是一本以玉文化遗址及典型玉器呈现中国万年玉文化的通识读本。书中介绍了查海、红山、仰韶、凌家滩、良渚、龙山、殷墟、三星堆等30余处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遗址,以及上述遗址所出典型玉器的造型、工艺、用途等,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并呈现了玉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担任
本书介绍了七百多个甲骨文字,趣味地展示甲骨文中的人体形态、衣饰妆扮、饮食习俗、建筑居止、交通出行、繁衍生养、疾病死亡、田猎活动等先民生活情态。这是一本常用字的甲骨文知识普及读物,也是一部从文字形意的考释出发,与殷商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相结合,通俗描述殷商社会的历史读物。
商城忠烈祠是国民革命军湖南衡阳、云南腾冲、河南商城、台湾圆山四个军级以上抗日忠烈祠中的一个。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四军成立于1938年3月,裁撤于1945年8月,是广西为抗日战争而组建、为和平建国而裁撤的一支部队。参加过淞沪、徐州、黄广、随枣、枣宜、豫南等与日军的会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牺牲将士320万余人,其中将军2
本书共五卷,分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是记载历代笔、墨、纸、砚原委本末及其故实。书中各谱的体例大致相同,首先叙事,次讲制作,三是杂说,四为辞赋。叙事重在说明定义、沿革及产地。制作则重在介绍制造技术。杂说讲述典故和轶闻。辞赋汇集了有关赞咏“文房四宝”的诗词。全书首尾相映,浑然一体。本书以“学海类编”本《文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