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吉狄马加创作的诗、文、画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多首长诗和包括演讲、致辞、序言、评论、对谈等形式在内的多篇散文,以及数十幅手绘插画。在诗歌中,既有对父亲的挽歌、对民族的赞歌,也有对自我存在的剖白、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散文中,吉狄马加谈论文化的异同、诗歌的意义和文学的力量。奇异线条构成的插画,充满了彝族风情,是吉狄
安谅,知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是个大美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区域。本书为安谅创作的新疆自然与人文主题的纪实散文的精选集。具有作家和援疆干部双重身份的作者安谅,在新疆工作多年,走遍新疆各地,在天山南北与戈壁沙漠,激情驰骋,挚情投入,深情歌吟,将新疆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和自然瑰宝的山水,诗意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安谅
本书为汉学家卡罗琳·T.布朗运用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鲁迅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以往学术论著不同,作者以文本结构为通达鲁迅思想的中心路径,以荣格的理论为统摄,集中探讨《呐喊》《彷徨》中关于“疗救”的理念。这两部小说集不仅提供了一系列关键的文本意象和原型,其中的《阿Q正传》《药》等名篇还出现了一批相关的“替罪羊”、“殉道者”
如何解读鲁迅杂文这一文章品类及历史现象,是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关节之一。鲁迅杂文既简单又繁复,内蕴多重二元悖论,成为我们无穷接近却难以进入的城堡;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似乎都是在不断试错。这恰好构成了鲁迅杂文的真正魅力,它也许会带来原初意义上的理论创新的可能,带来理解20世纪中国甚至是当下中国的新的出发点。本书正是着
本书是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黄河情”文学作品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集,旨在通过文学创作鼓励大学生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筑牢思想根基,提高专业素质。内容积极向上,弘扬真善美,激发正能量。大学生群体是中国文学的一股新生力量,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高校大学生文学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本书是中国石化作协组织的“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集。本次大赛共收到中国石化56个单位报送的642篇文学作品,经专家评审,有33篇报告文学、37篇散文、30篇诗歌获奖。 这些优秀的石化文学作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主题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探讨百年来中国的精神力量,在繁荣昌盛的当代,以史为镜,不忘初心。 全书共收录了从19年到218年间37位志士名家的作品,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了他们对何谓中国、何谓中国精神进行阐释的经典文章。在贫困受侵略的年代,他们大声疾呼,撑起民族脊梁;在艰苦发展的年代,他们摇旗呐喊,鼓舞全体国民;在和平繁荣的年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学生的优秀中篇小说作品选编,共7篇。作品选取的角度多样,作品风格各有千秋,从中能体察年轻作家群体的鲜活思维与学科专业训练有机结合后迸发出的超大能量。本书内容采用"作品+评析"的方式,每篇作品都予以评点解析,既有利于对作品的解读,也有利于将这些作品作为创意写作项目的教学
本书是王禹偁自己编订并作序的诗文集,共三十卷,包括赋二卷,诗十一卷,文十七卷。涉及诗、赋、杂文、序、表、碑志等体裁,内容多反映现实、讽刺教化。该书今天可以考知详情并有残本传世的是宋绍兴十七年(1147)黄州刊本《王黄州小畜集》,此本残存卷十二至二十四,余配吕无党吾研斋抄本。有黄丕烈跋,海虞瞿氏藏,收入《四部丛刊初编》中
本书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写就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不周山》等15篇。1930年1月作者抽去《不周山》(后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即为现在通行版本。今年8月是《呐喊》出版100周年,我们推出《呐喊》(出版百年纪念版),附以著名画家丰子恺为《呐喊》创作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