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袁进教授的荣休纪念文集,收录其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分为四编,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他学术研究的主要范围和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他的学术水准和生平治学重心之所在。作者认为,当下的历史研究,往往侧重在发掘历史的成就,然后与国外先进的文化比较,以示胜过一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间往往不少脱离实际的比附颂扬,不免令
《想到更远的地方:大家笔谈窦志先》主要内容包括一枚酸酸的甜甜的果实,写在无字碑前的字,繁星的光谱,热爱生活,人性的坚韧与凄美,对军旅人生的深沉思索,旋涡上,飘过呼哨,感情的位置,一枝一叶总关情,等。
本书主标题取自美国人阿林顿著作《青龙过眼》。该书配图形象生动:青龙反拿望远镜,镜头下的西洋人显得渺小。青龙与洋人之间存在误读。“青龙过眼”描述了一种文化隔阂,一种文化视差,提供了一个支点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现象。“读”与“误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常态。在中德文学交流过程中也衍生了不计其数的类似情况。本书共收录27篇论文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旨在反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状况及其前沿动态的专业学术刊物,设有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特藏文献等栏目。本书是第五辑,分为特稿、文学所记忆、古代小学研究观澜三个部分。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本书是从明代文学文献与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届年会的100多篇参会论文中遴选而成的,分为“文学文献研究”、“文学思想研究”和“文学史、文体和文本研究”三个部分,内容涉及明代文学研究领域多个前沿性话题,具有多元视角和方法论意识,旨在推动了明代诗、文、戏曲、小说研究与文本、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平衡
本书通过卷帙浩繁的史料,爬梳许地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在其“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文化境遇中辨析其文化选择和精神之根,在宗教与信仰之间探索其人生哲学和生命求索,从“此岸”与“彼岸”的游弋中建构其作品中的形象谱系和情感脉络,从审美体验的回忆和想象中书写其创作中的“异域性”和诗意栖居。许地山独特的精神气韵
《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王蒙、莫言、余华创作为例》共分六章,主要探讨跨文化视域下当代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问题。在史的梳理与跨文化研究背景之下,《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王蒙、莫言、余华创作为例》稿特别选取了王蒙、莫言与余华这三位在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发展中都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为
198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深入阐释,其中对“城市中的文学”研究成果斐然,但是关于“文学中的城市”研究,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却寥寥。在众多文学中的城市研究路径中,以地域属性为中心来考察文学中的城市,不仅可以突破以往现代性下城市文学研究的思维困境,而且可以让城市文学研究
近年来中国新文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多角度研究的时代,但相对忽略了文学的本位研究。本书以语言为本位,把晚清以来汉语汉字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放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纠结中考察,体现出中国现代性发生的真正境遇。本书认为,文学汉语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发展与现代国家意识的发展紧密相关,并展示了三者之间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