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俄苏传播与研究史稿/列国汉学史书系》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学在俄苏传播和研究的历史,详细列举了现代作家作品在俄苏的译介与文学活动,解放区作家作品在俄苏的译介与文学活动等,列举了大量各时期的各作家作品在俄苏译介的书目,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索引等工具书用。
本书收录了来自波兰、保加利亚、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国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的作家代表,在“文学新丝路”交流活动上的发言稿。每一篇文章都极具作家所代表的地区的人文特色,彰显着文学的独特兼容性与多样性,见证了丝路沿线省份和国家之间的深厚文化交流。
本书主要通过梳理尼采、海德格尔、本雅明、阿多诺、卡夫卡、贝克特、布朗肖、德里达、鲍德里亚、瓦蒂默等人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虚无主义的复杂纠葛,指出大多数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虽然都把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规定为虚无主义,都主张艺术是对抗虚无主义唯一卓越的力量,但最终又都成为虚无主义的化身。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文学艺术:世界文学史纲》共分九节,按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分别介绍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以及现代的文学概况。其中重点介绍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兼论各时代文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本书依据民国26[1937]商务印书馆于上海出版的S.Gunn著、王焕章译的图书版本为底本影印复制,编入"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文学艺术系列。本书分12章,概述东方、希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斯拉夫、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状况。
本书依据民国24[1935]世界书局于上海出版的(美)约翰·麦茜(JohnMacy)著、由稚吾译的图书版本为底本影印复制,编入"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文学艺术系列。本书分49章,主要叙述欧洲(兼及其它国家)古今文学概况。这是一部在当时称之为"最重要的"世界文学史的要著。
本书依据民国20[1931]开明书店于上海出版的(美)约翰玛西(J.Macy)著、胡仲持译的图书版本为底本影印复制,编入"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文学艺术系列。本书分古代世界、中世纪、十九世纪以前的近代文学、十九世纪及现代等四部分,着重介绍西欧、北美文学,兼及中、日、印、阿拉伯等东方国家的古代文学。后附:图目和索引。
本教材要坚持体现回到原典这一总体思路,基本构架为理论概述加经典作品选讲。教材的编写结构不以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为*标准,而是以实际的课程时间和授课重点来安排内容和篇幅。提倡知识面介绍与重点讲授的结合,且以原典选读为讲授重点。本书在传统的文学史概述之外,特别增加对应的文学作品讲评和西方文论经典篇章选读。
李天纲主编的《比较文学史(精)》依据民国 21[1932]商务印书馆于上海出版的(法)洛里哀(F.Loliee)*、傅东华译的图书版本为底本影印复制,编入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文学艺术系列。书名原文:A historyofcomparativeliterature。本书分20章,详细论述世界文学发展中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
《西方文论史》集作者多年在西方文学理论史领域的教学研究之心得,由点到面详尽勾画了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全史,展现出西方文学理论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赓续性。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它涉及文学与社会的产系、文学作品的内部规律、文学作品创作与鉴赏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