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闽籍学者文丛第二辑中的一本,内容分为三辑,分别论述了文学真实性问题、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实践以及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评论。对王国维、厨川白村、林默涵、茅盾、张贤亮、李杭育、宗璞、路遥等作家及其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文学现实主义理论、写真实理论做出评点,内容详实,论点新颖,论据充分。
《神圣与世俗:唯美主义的价值意向》参照贯通西方文化史的基督教线索,考察唯美主义之“美”的神圣与世俗价值意向,以及相应的实践后果和文化史意义。唯美主义内容层面对违禁色情的书写,以对抗资本主义道德的外在样式,揭示出长久被压抑的非理性形态的“神圣”精神内涵;其对纯粹形式的推崇,一方面以“为艺术而艺术”的方式主观上将艺术“神圣
本书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它从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解出发,揭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基础和范畴。同样,就以后的各个时期而言,本书提供了各种背景性信息,无论是关
道伯(DavidDaube,1909—1999),法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亦是罗马法学家、宗教和文化学家。道伯的很多研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比较,即法、故事、思想结构之间的比较,对犹太、希腊、罗马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同样对法学、宗教、哲学文本进行比较解释——在这方面,道伯毫无疑问堪称本世纪的大师,一位孤独的大师。
《原版文学核心概念丛书》从PalgraveMacmillan引进,专门评介述文学理论、流派、作品的关键概念。《原版文学核心概念丛书:中世纪文学的核心概念》从历史、文化、政治的角度介绍分析了中世纪英语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书后附有扩展阅读帮助读者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诗性语言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丛书》集中讨论了大量的哲学、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文本(同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分析),用于支撑她的主要论点:19世纪后象征主义的先锋性在文学再现中引发了一场实在的突变。倘若这种转变的过程可以得到印证,那么人们也可以在其他历史时期的关键著作中找到类似的对于革新的酝酿。
西方文学(修订版)
全书分为英美、法国、德国、俄国四大板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16世纪的英国文学批评开始,到20世纪中晚期的俄国文学批评结束,时间跨度约4个世纪,在文艺思潮的总体背景下介绍了欧美20余位批评家的文艺思想和批评实践,分析了他们在文学批评上独特价值和独到贡献,力求以点带面的方式呈现出欧美文学批评史的概貌。
外国文学教程(第二版)